■女儿的日记让母亲大吃一惊
昨日,40岁的尹女士向记者出示了自己偷偷复印下来的几张女儿写的日记。记者看到,在陈惠的日记里,极少出现“妈妈”二字,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一个“她”字。在2003年9月16日,她写道:“……又开始了!看着她一张一闭的嘴,我真想拿块大胶布把它封死。然后,再把她绑在椅子上,让她听我说……”时隔一周,陈惠又写道:“……每当这时,我就想,头上的吊灯怎么不掉下来?最好砸到她头上,把她砸晕了,再也不用来说我了……”
除了希望用胶布把妈妈的嘴封上,希望吊灯把妈妈砸晕,陈惠还仔细记录了自己的一次“想象”:“今天早晨,我起床晚了。她从我穿衣服起开始唠叨,说我是懒骨头,不求上进,还我说将来只能到歌厅当三陪,否则连饭都吃不上……她一直唠叨到我端起饭碗。看着眼前这碗滚烫的稀饭,我真想把它拿起来,扣到她头上。想象她满脸淌稀饭,烫得直叫的样子,我笑了。她瞪着眼睛看我,不明白我为什么发笑……”
尹女士说,因为女儿经常跟她闹别扭,学习也越来越差,同事出主意让她偷看女儿的日记,她于是发现了这些内容。尹女士说,偷看日记不对,但是日记给她的震动更可怕,不亚于一场大地震。
■“隔代教育”是主要原因?
尹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都是生意人,因为工作忙,女儿陈惠从出生起即被寄养在金州三十里堡镇的爷爷奶奶家,并且在那里读了小学。直到上五年级,他们才将陈惠接到大连。从那时起,尹女士就发现女儿变得很“陌生”。她跟父母都不亲热,不喜欢说话,性格孤僻胆小。而且听不得批评,父母如果说得重了点,她就恨恨地与父母对视或顶嘴。陈惠本来学习挺好,回大连后,成绩日益下滑,在班级里也很孤立。
尹女士承认,看到陈惠这样,她很着急,有时说得就多了些。她越是严厉,陈惠就越是逆反,以至于两人的关系变得水火不容。尹女士告诉记者,发现日记后,她也仔细反思了一下。她觉得,陈惠自小不在自己身边,母女缺乏沟通是主要原因。
昨日下午,记者采访了陈惠的班主任。这位姓林的老师告诉记者,“隔代教育”应该是造成陈惠与母亲生疏,以至于沟通不利的原因之一。但是尹女士的教育方法简单,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女儿身上,却不考虑如何获取女儿的理解,也是造成陈惠压力增大,以至于“仇恨”母亲的原因。
- 关键字搜索:
- 少女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