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中国大陆企业间相互拖欠款一点六万亿元,造假经济规模一千二百七十多亿元,国家年损失税收二百五十多亿元。二百八十三家名优企业的六百五十多种产品被假冒。仅二OO一年上半年工商管理系统受理的违规、违法经济案件就达五千三百三十八超,比上年同期增加61%。
以上只是经济领域内有据可查的统计,而无法统计及其它领域的弄虚做假更是五化八门。如:上市公司不讲信用、金融市场违规操作、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假文凭、假论文、黑心哨、假统计…简直令人咋舌。
如果说上述现象已触目惊心,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天的中国大陆已形成了各社会成员、各群体、各阶层之间互不信任的社会心理。其基本现状是:个人之间诚信尚存一些,但多见于亲友同事等以近缘关系为纽带的特定小群体。整个社会成员之间的诚信却越来越少。而个人与单位(群体),单位(群体)与单位(群体)之间的诚信度已很低。这是多发性的诚信丧失,表明诚信危机的波及面之广泛。目前中国政府与民间的诚信度最低。这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诚信丧失,是诚信危机的根本方面。
在中国共产党夺取大陆政权前后的一段时期,因其自律较强,也确实为人民办了一些好事。民众对这个党颇为信任,当时的社会诚信度也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产专制政权的弊端就逐步暴露出来。不断的内争外斗,一系列的决策失误,直至后来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面对经济崩溃,人事混乱的局面,民众的疑惑日益加深。“六.四”之后,经过铁血的洗礼,面对东欧的巨变,通过与世界先进文明的对比,人民看清了中国的失误和差距,对共产党的信任急转直下。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控制着全国绝大部分资源而无人能够监督的共产党权贵们,一方面将权力与资本相结合,使中国走上了畸形的经济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却自欺欺人的宣称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方面自诩代表人民利益,另一方面却贪污腐化不择手段。结果使腐败加剧,贫富分化严重,失业增加。民众已深感权利无保障,对共产党残存的信任也丧失殆尽,开始自寻出路了。
今日的共产党已由颇具理想色彩、充满革命激情的政治集团,蜕变成经济上贪得无厌,政治上垄断权力的保守势力。他们已失去了对社会讲诚信的能力和勇气,而是以加紧控制军警、媒体,阻遏真实信息,全力自我包装,打压不同政见,封杀体制外组织等手段来维持其统治,而民众自有应对之策。多年来民间逐渐形成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的社会心态,并流行着一句具有行为意向的口头婵:“胡弄共产党”。中国大陆结构性的诚信危机终于酿成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当前最大的不诚信是共产党治国理念与治国行为的不一致,是其自我标榜与实际表现的不一致。这种对天下的大不诚信,引发了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小不诚信。而这些小不诚信中的相当一部分也是共产党官员或自己,或与他人合作,或是其直接、间接领导下的个人、部门所为。
当然,民间也有不诚信行为,但无结社自由的分散民众是弱势群体。如不与权贵联手或向其行贿,他们甚至缺乏从不诚信中长期安全的获得收益的机会和条件。所以,他们不是造成诚信危机的主要责任群体。
而一些共产党官员及与之合作的强势群体,已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他们为自己创造了可以不讲诚信,可以从不诚信中受益,可以逃避不诚信责任的社会条件。他们的不诚信行为具有普遍性、规模大、危害深、收益高、安全隐蔽等特点。他们是不诚信的主要行为群体,是造成诚信危机的主要责任者。
中国大陆当前的诚信危机是在共产主义理想幻灭,社会主义实践失败的历史背景下,在共产专制政权破坏了传统优良道德,而所谓共产主义道德又不能形成,以组织为主体的信誉机制已失灵,个人信誉机制没能建立的社会状态下,畸形的市场经济必然产生的结果。独尊马列主义、排斥先进思想文明,是危机发生的意识形态根源,一党独裁的专制制度是危机发生的政治根源,无有效责任的公有制是危机发生的经济根源。无独立、公正的立法、司法体系,无言论、出版、结社自由是危机发生的重要社会条件。
可见,中国大陆当前的诚信危机是在不合理的社会机制的作用下,人心扭曲,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得以张扬所必然造成的社会后果。是不良的价值取向及其它社会弊端在道德领域内的集中体现,是社会结构性、系统性失衡所带来的恶果。
首先,造成个人、群体、阶层、民族、政府之间相互猜疑、防范,进而相互疏离、对立。使社会凝聚力下降,合力难以形成,从而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其次,真实信息传递受阻、失真,虚假信息泛滥。上可误导国家决策,下可误导公民个人行为。使整个社会失误增多,交易及社会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造成资源浪费,最终不利国计民生。
再次,用不诚信方式谋取功利,实质上不是社会财富的有效增加,而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流动,是资源所有权的不合理变更。这将使合法劳动无相应回报,个人权利遭侵害,有利社会的积极性受挫,从而影响社会的创新性发展。
长此下去,整个社会将发生质变,正常社会关系遭破坏,经济秩序全面混乱,国际形象及竞争力受损,从而造成灾难性后果。
摘自《争鸣》(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令人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