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球不光要有热情、潜质,更要有殷实家底的必要储备,无此,任何设想都无异一纸空谈。按当前的行市,一名小孩上足校一年的学费就要1.8万元,即便便宜些,也不下1.5万元,与一名大学生全年的花销相比也不相上下,如果学制在3年以上,所有费用累加一处一般在5至6万元间,对众多靠工薪维持生计的普通家庭而言,这笔开销无疑是巨大的,供养一名上足校的孩子就要舍得出血本,而最终的收成如何却难以预料。据记者了解,球员的成材率要远远低于目前大学生的入学比率,在扩大招生量后,3至4名高考学生中就能入取一人,但情境切换至中国足坛,一名球苗要跻身职业球员行列,即便不受任何外界庞杂因素干扰凭自身实力晋级,也要在十数人、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严苛淘汰中艰难诞生,投资数万“巨资”却甘冒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投资风险,“望子成龙”的躁急心态促发了众多家长铤而走险的赌博行为。如果生于一富庶之家,投资数万倒也无关轻重,但目前的情况是,很多经济拮据的家庭眼见足球市场日益火爆,受“一夜暴富”畸形心理的驱使,不计后果和现实情况,宁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投身毫无成算的足坛求艺之路。在平日的采访中,记者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些家长班不上也要陪孩子练球,几乎将所有的积蓄与精力倾注于此,钱不够就东挪西借,本来就危机四伏的经济条件由此更雪上加霜。就记者所知,辽沈足坛很多人以辽足明星肇俊哲为榜样,肇俊哲家境贫寒,但经张引提携终获成功,问题是,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肇俊哲的,成为职业球员更非朝夕之功,很早就将孩子定格在职业球员的模式框架中,这种盲目追涨的躁动心态是对家长和孩子的双重负累与戕害。
仅仅是破费超标,成材艰难倒也罢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充斥足坛的“黑金交易”更如孳生毒瘤绵延不绝。不给教练上供,你即便有马拉多纳的潜质,也很可能被拒之门外。“家里有钱的孩子不一定是好材料,有发展前途的孩子交不出见面礼就求学无门,这种现象是不是很可怕?”一资深人士在与记者闲聊时感叹道。现在有不少人依然怀念“专业足球时代”的选拔机制,为什么?“那时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不合理现象,但还能多少体现出‘唯才是举’的公平竞争精神,你有踢球的素质,就有可能被提拔到专业队培养,但现在却掉了个个。”该人士揭露道,“拿钱堆出来的球员一定能有出息吗?很多好苗子过不了‘钱’字关,就这么被淘汰了,是不是太可惜了呢?”
拜金!--王宝山转嫁危机的批语不幸一言中的,中青多哈兵败,国人痛定思痛,足协的大员们是否扪心自问,是谁打造了拜金的温床?又是谁屡屡伸出拜金的贪婪黑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无钱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