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两周内,陈水扁至少有七次长篇谈话涉及到两岸问题,例如他在会见日本众议员时、在接见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代表团成员时、在陪同媒体主管前往金门大胆岛时、在陪同媒体主管前往鹿牧场时、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时以及在他接受美国电缆新闻网(CNN)专访时,陈水扁都在试图阐述他的两岸政策,其中有三次主动提到胡锦涛。
例如,陈水扁曾告诉路透社,胡锦涛曾经率先支持解放军镇压“六四”天安门运动,未来即使出任国家主席也很难独立思考,所以不期待胡接班后两岸关系能打破僵局。他并且说,胡锦涛未经民主选举,却被内定为国家领导人的接班人,是“很奇怪的事”。
在他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说:“在江泽民任内,我不可能和中国大陆的国家主席面对面会谈。可是,胡锦涛是保守型人物,也未经过考验。他和我年纪差不多,可是我们的思想不太一样。”陈水扁继续说:“我对他没有过高的期望。胡先生当西藏自治区党书记的时候,曾经要求人民解放军镇压西藏抗议者。他甚至站在坦克车面前,和士兵合照。胡先生是共产党当局和专制统治的忠实支持者。”
在媒体主管问及他对胡锦涛访美有何看法时,陈水扁称没什么特别,他认为主要是让世界及美国人民进一步了解胡锦涛,但更重要的则是让胡锦涛了解什么是自由、民主和人权。陈水扁认为,胡锦涛未来纵使有机会接任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但以胡锦涛戒慎恐惧的处事态度,很难期待他可以有怎么样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够做他自己”。
有意思的是,陈水扁一边“唱衰”胡锦涛,一边对江泽民刮目相看,他说,毕竟江泽民仍是中共国家领导人,还没卸任,我相信纵使卸任,他还是最有实力的领导人之一,不能轻忽、漠视他的存在。那么,在一贬一褒之间,陈水扁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陈与胡存在颇多相似之处
在陈水扁接见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代表团成员时则露出了心机,概而言之目的有两个,一是测试胡锦涛在北京未来权力图谱中的位置以及胡的心理底线。二是提醒北京当局,两岸互动不可能跳过扁政府进行。北京若有意改善两岸关系,最终还是要“与阿扁打交道”,任何个人与团体,包括台商与政党都不可能代替政府做任何决定。不过,外界关注的是陈水扁与胡锦涛这两位未来型领袖在今后两岸互动中有无交集的可能,他们能否走出中华民族的历史重负以及前任的阴影,使台海之水由巨浪滔滔化为柔情。
对此,海内外学界及两岸问题专家普遍不表乐观,主要原因是两岸歧见太深、政治制度共性太少,但也有认为在未来几年间“陈胡会”的可能性并非没有。持后一种观点者主要依据竟然是两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关于这一点从年龄和样貌来看倒也是事实。不同的是,陈水扁的权力来自人民的选票,胡锦涛则是十多年前由已故领导人邓小平钦定;律师出身的陈水扁在政治道路上颇多磨难,而理工科背景的胡锦涛基本上仕途畅达。
陈水扁与胡锦涛的出身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没有任何背景,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奋斗,最终走入权力的核心。
对两岸关系不抱过度期待
出身背景、阅历及年龄相似,并不等于陈水扁与胡锦涛有共同的理念,事实上,毛泽东与蒋介石、蒋经国与邓小平、李登辉与江泽民也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例如蒋介石与毛泽东同是中国早期革命领袖,又共同尊崇孙中山的三民主主义;蒋经国与邓小平都曾留学欧洲,政治理想一度也十分接近,但是正是他们导致了中国三次内战,并使中国分裂长达半个多世纪。由此判断,陈水扁与胡锦涛分掌两岸权力,实在很难过度期待两岸关系会有新的局面。何况陈水扁还暗示,往后中国政坛仍会有比胡锦涛更具影响力的人存在。
更何况,一直拒绝承认“九二共识”的陈水扁并无从台独立场退却的意思。对于他在大胆岛邀请对岸领导人“来喝茶”的谈话,国民党立委认为,他只是开“空头支票”;亲民党立委则表示,他在大胆的谈话“骗骗国内民众可以,但是骗不了对岸”。就连民进党资深立法委员林浊水也认为,陈水扁对胡锦涛的评论“讲得太快了,应该更和缓一些。政治人物要有现实性,这些评论应该由学术界来讲。”
陈水扁对胡锦涛的“隔空点评”并非因为口无遮拦,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任职过半的陈水扁追求连任的意图明显,倘若他争取连任成功,至少有六年的时间要与胡锦涛打交道,那么在胡锦涛仍未上台之际,刻意“唱衰”他,批判他在天安门事件后的作为,陈水扁至少还可达到两个目的:一、凸显胡锦涛是“难以期待”的接班人,为未来两岸互动策略定调;二、主动出手,藉以强化他试图让外界“耳目一新”的政策主张。
对陈水扁知之甚多的台湾前陆委会主委苏起剖析说,陈水扁宣示三项大陆政策主要是“做给岛内民众看”,让大家以为他有心改善两岸关系,但这些都是“假动作”,不可能实现。陈水扁对此当然心知肚明,先打了人家两个耳光,回过头来又要与人家讲和,期待人家的善意回应,怎么可能?是不是可以这么说,陈水扁在玩一种新型战略游戏,想把台湾朝野、胡锦涛、两岸政策乃至华府都落在他的掌握之间,至少他希望的是如此。
- 关键字搜索:
- 陈水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