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心臟手術,讓克萊爾與已故的男孩產生聯繫。(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一個人的記憶與性格,竟然可能因器官移植而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這聽起來像是科幻情節,但研究顯示,器官移植不僅能拯救生命,還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劇烈的性格改變。
論文《與器官移植相關的人格變化》於今年一月發表在醫學期刊《移植學》上,由米奇·利斯特(Mitch Liester)醫生撰寫,研究報告涵蓋性格變化的多個面向,包括飲食偏好、音樂品味、休閒活動與職業選擇等。論文指出,器官移植接受者在思想、行為甚至性格上可能經歷顯著變化,有些人甚至會出現「新」的記憶,社交與認知能力明顯提升,關於這樣的變化可能與「細胞殘存記憶」(Cell Memory)有關。
另一位精神科醫生托馬斯·韋爾尼(Thomas Verny)結合生理學、遺傳學與量子物理學的前沿研究,揭示了一個真相──我們的細胞不僅能記錄記憶,還能影響遺傳密碼並適應環境的變化。他提到心臟移植可能攜帶捐贈者的記憶,也許我們的生活經驗不僅刻在腦海裡,還可能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細胞與組織中。韋爾尼強調,是時候放下「大腦主宰一切」的固有觀念,轉而接受基於科學證據的「具身心靈」理念了。
「變心」後的不同人生
1988年,美國專業舞蹈家克萊爾·西爾維亞(Claire Sylvia)經歷了一場改變命運的手術。那年47歲的她因為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病情惡化而接受了心肺移植手術。手術非常成功,西爾維亞迅速康復,重新找回了舞蹈的活力。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隨之而來。手術後不久,西爾維亞開始渴望一些她過去從未觸碰的食物──例如啤酒、巧克力棒、肯德基炸雞,甚至青椒,這些都是與她作為舞蹈家的健康飲食格格不入。但這些突如其來的喜好,讓她感覺似乎不是自己的選擇,而是來自某種陌生卻又熟悉的記憶。
在術後的第五個月,一個瘦高個的紅髮少年出現在她的夢裡,那個少年讓她感到十分親近,彷彿他們之間有著某種不可言喻的聯繫。夢裡面漸漸浮現出來那名男孩的名字──蒂姆·L(Tim L.)。她的直覺告訴她,或許這名男孩就是她心臟的原主人。這個念頭促使西爾維亞開始開始尋找器官捐獻者的身份。回憶起護士曾提到,她的心臟來自緬因州的一名18歲男孩,死因是因為摩托車事故不幸去世。西爾維亞尋著線索搜尋了近兩年,直到1990年,她在一份緬因州的報紙訃告中發現一位年輕男孩因摩托車事故去世,他的名字是提摩西·拉米蘭德(Timothy Lamirande)。這個名字不就是夢中的蒂姆・L的簡稱嗎?懷著複雜的心情,西爾維亞決定拜訪蒂姆的家人。他們向她證實,蒂姆生前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少年,特別喜歡啤酒、炸雞、巧克力和青椒。聊天中,蒂姆的母親端出一份巧克力蛋糕招待西爾維亞,並告訴她,這是蒂姆最喜歡的甜點。西爾維亞不禁感到一股暖意,似乎她的心與這個家庭緊密相連,那次相遇促使西爾維亞與蒂姆的家人建立了深厚的聯繫。
術後第九年,她與作家合作出版了回憶錄《心之轉變》(A Change of Heart),這本書成為暢銷書,在後來被改編為好萊塢電視電影《陌生人的心》(Heart of A Stranger)。在美國,器官移植的來源多是基於愛心與善意,這些器官的捐贈不僅合乎倫理,更是一份愛之禮物,器官捐贈者會在生前同意捐獻,或者在意外發生後由家人代為決定,在生命的關鍵時刻,器官捐贈不僅延續了生命,更是家屬經過深思熟慮後作出的無私選擇。
責任編輯: 築林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