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習近平為何一下對台軍演 一下提倡融合?(圖)

 2024-10-22 11: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5
    小字

專家認為,中共對臺一直是實施軟硬兼施的兩手政策,但若無法尊重臺灣的民意,兩岸終究沒有共識。
專家認為,中共對台一直是實施軟硬兼施的兩手政策。圖為馬祖一隅。(圖片來源:DANIEL CENG/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0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在共軍圍台軍演後的隔天,中共黨魁習近平赴福建考察,大談兩岸融合發展;17日視察解放軍火箭軍,敦促部隊增強「威懾和作戰能力」。專家認為,中共對台是採取軟硬兼施的兩手政策,但若無法尊重台灣民意,兩岸終究無法取得共識。

總統賴清德10月10日發表任內首次國慶演說後;中共10月14日對台發動「聯合利劍─2024B」軍演,並將遼寧號航艦部署於台灣以東的海域,以陸海空兵力演練封鎖台灣;習近平15至16日赴福建漳州、廈門考察,並要求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受訪時表示,位於安徽黃山的中共火箭軍61基地配有東風21等常規飛彈,主要是針對航空母艦戰鬥群。習近平這次去視察火箭軍可能意在針對美國,同時在震懾台獨。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告訴美國之音,中共對台戰略一直維持一手軟、一手硬的兩手策略;中共為了阻止民進黨政府跨越法理台獨紅線,必須展現中國的硬實力。在遏制台獨的軍演後,中共會立即對台灣人民展現懷柔的一面,以軍演對台的活動空間更緊縮一步,從有台海中線到沒有台海中線。

王昆義表示,習近平馬上前往福建考察,要求增進台灣人的民族、文化及國家認同,就是要再次展現大陸軟實力的一面,這也是一種拉攏台灣民心的融合策略。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林展暉也表示,中共對台持續實施兩手策略。他告訴美國之音,除了14日的圍台軍演,中共還預告依據對台貿易壁壘的調查結論,研究採取進一步措施,此即是「具體什麼措施請你拭目以待」的軍事及經濟雙重威嚇。另一方面,軍演結束隔天,習近平隨即前往福建考察兩日,並強調兩岸融合發展,這就是棒子與胡蘿蔔的策略。

林展暉表示,軍演主要是為了打擊賴清德及民進黨政府,包括過去提及「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到「祖國論」等一系列新兩國論的台獨言論,兩岸民間交流方面則持續維持對台的精準統戰,包括在經貿、文化及地區上,強化福建與台灣、金門與廈門之間的深化連結。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研究員周忠菲認為,這些動作理應放在中美關係,特別是中美恢復戰略對話的背景下來討論。她表示,中共駐美國大使謝鋒10月15日晚間在紐約舉行的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2024年度頒獎宴會上致辭表示,推動中美關係穩下去、好起來、往前走是負責任的正確抉擇,習近平則透過賀信表示,中國願意同美國做夥伴、做朋友,在此前提下,習近平在圍台軍演後立刻訪視福建,即是透露依舊以和平作為解決兩岸問題的最佳選擇。

周忠菲告訴美國之音,和平解決是最好、最高的選擇,而習近平跑去福建,是因「三通」等都是從福建開始,它又是兩岸對話的一個最好平台、窗口。他認為,習近平此一動作最主要還是在告訴台灣人一個信號,就是兩岸應該以和為貴。

周忠菲表示,中共此次圍台軍演只維持短短幾個小時,目的是展現中國具有以戰止戰、控制台海和平局勢的能力。

王昆義表示,此次的軍演實質上是針對賴總統就職4個月來所提出「新兩國論」、「祖國論」的反制操作,也是針對賴清德就任以來的總結論。雖然中共這次不想給美國太難看,只進行一天軍演,但也已展示「積極防禦」的一面。

王昆義進一步表示,當共軍的戰鬥機與軍艦在台海進行攻擊前,外圍有一層海警船防護,避免前方在攻擊時,後方有美日軍隊攔截,要讓前方攻擊的軍隊無後顧之憂。

林展暉認為,14日的軍演不僅是針對台灣,也是對美國、日本等盟國的警告,顯示共軍的作戰能力涵蓋常規軍事力量及海警協同作戰的範疇,形成全面戰略壓力。此次軍演是展示中共灰色地帶作戰能力。

至於將海警船納入軍演體系,林展暉表示,這反映中共模糊軍事和執法邊界的策略。海警船的參與主要是能降低行動的直接軍事性,不容易被國際社會視為對台灣進行赤裸的軍事挑釁,但又能對台施加更多層次的壓力。

周忠菲則表示,軍事的施壓是因中共認為賴清德在雙十演說的內容仍跟台獨掛勾,中方認為,必須要對每一次的挑釁,做出反應。至於把軍演時間扣在短短一日,意在指共軍具備實戰能力,以及能採取收放自如、速戰速決的方式。此外,時間之短也留下了想像空間,代表盡量不以戰爭方式來解決兩岸問題。

民進黨在習近平赴福建考察當天拋出和平解決兩岸問題的方案,卻馬上遭到北京拒絕。台灣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15日在馬祖表示,歡迎中國海協會赴馬祖「南竿26據點」談更有前瞻性的「二六共識」,但國台辦隔日回應,「九二共識」即是明路,不需另起爐灶。

對此,王昆義指出,兩岸分裂分治有它形成的特定歷史成因,從國共內戰迄今,要結束兩岸的敵對狀態,必定需要儀式感的談判促成,如「九二共識」就是國共在具有儀式感之下所形成解決兩岸分裂的共識,尤其是以堅持一中(一個中國)原則,以及一中各表的狀態,就是它的主要內涵。

王昆義認為,海基會拋出「二六共識」,揭示民進黨人不了解中共承擔的歷史,也缺乏儀式感,亦無助解決兩岸主權爭議,中共絕不會接受。

林展暉則認為,台灣是民主社會,要達成共識就要尊重台灣民意,中共強迫台灣人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對解決兩岸主權爭議才是真的沒有幫助。他強調,「九二共識」的強制性政治框架及帶有強烈目的性質的交流,大部分的台灣人不僅無感,甚至厭惡中共的作為。

林展暉指出,如果兩岸要達成共識,首先要有對等尊嚴,接著擱置任何政治前提底下,進行健康有序的交流,從經濟、文化、社會、民生上的共識,再建構民主、自由制度上的共識。如果中共無法尊重台灣多數民意及民選總統,兩岸唯一的共識就是沒有共識。

在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進行的民調中,顯示台灣人對中國共產黨的反感度,高達7成1,而整體台灣人對中國共產黨的感情溫度為17.31度,即是一種極端冰冷的狀態;在「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意識上則有6成7的人不贊成,高達有7成7的人反對「祖國統一」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對此表示,台灣人反對統一,追求獨立自主,已是大勢所趨,勿庸置疑。

游盈隆還表示,跟上次2022年10月調查相比,整體而言,台灣人對中共的感覺是愈來愈差,有往下探底的態勢;跟6年前相比,台灣有「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人減少了130萬人,明顯消退;至於台灣人在「祖國統一」或「兩岸終極統一」的態度上,出現巨大改變,可謂是統派的重大挫敗,也是台灣本土派的重大突破。

游盈隆進一步指出,同樣的問題,在1996年總統大選那年夏天,全國性家戶訪談施測過。當時台灣成年人中有4成5贊成追求「祖國統一」,3成7反對,可謂統派占多數,反統一派是少數,但28年後的今天,支持「祖國統一」者只剩13.3%,反對統一者卻增加39.3個百分點。這是台灣總體政治發展最富戲劇性的轉變之一。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