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告不孝子 結局竟令母親後悔落淚(圖)


漢朝以孝治國,若有人被議論不孝,恐因此毀了前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幼學瓊林》裏講述的的文臣中有這樣一句:「鸞鳳不棲枳棘,羨仇香之為主簿。」說的是「鸞鳳是一種吉祥鳥,不應只棲息在枳棘樹上。羨慕仇香(也叫仇覽)在任主簿時,有個好上司將他識為鸞鳳,送他去太學深造。

仇香,東漢陳留考城縣人。青年時為書生,淳樸寡言,40歲時,擔任縣裏的蒲亭長,剛上任期間,他碰到了一位跟母親同住,並被母親控告的不孝子陳元。

仇香對陳元母親告子一事,感到非常吃驚,因為當時的漢朝以孝治國,被人議論不孝,是很有可能被毀掉了前程。況且這次是母親親自告狀,將得到的罪患實在是太大了,不僅會徹底毀掉了陳元,也違背了人倫親情。如若真的變成母子相殘,就太可悲了。仇香認為,身為父母,不可輕易為之,儘管兒子有不孝言行,傷害了母親,但應該不是惡意為之,理應是孩子沒有得到很好的啟蒙教化所導致的。

仇香痛心的勸導陳元母親說:「我近日經過你們家,看到房屋很整齊,田地按時耕耘,可知陳元這個人不是惡人,應當是沒有受到好的教育罷了,您身為母親,守寡養育孤兒,自己受了苦,又接近年老了,怎麼能因為一時泄憤,把不講道義的惡名送給兒子呢?!」言外之意,傷害了兒子,同時也會傷害了自身,老來身邊無人,落個悲涼淒苦,豈不後悔莫及?

這位母親聽了十分感動,也感到很後悔,流著眼淚就離開了。

由此事可知,仇香十分關心自己的百姓,平時就在仔細觀察,因為他光從這戶人家的外觀和田地狀況,就能判斷一個人大致的本性,了解當事人不只不懶惰,善心尚存,故為這對母子設身處地的考慮,以勸善救助為要。

後來,仇香親自到陳元家,和他們母子一起坐下飲酒懇談,如同父母一樣慈愛地向陳元講述人倫道德,讓他懂得應該孝敬母親的道理和怎樣具體奉行的做法,並用善惡有報,禍福自招等勸善的話使他自己領悟。在仇香的耐心教導下,陳元被感化了,成為當地的孝子。

當時,考城縣令王渙,政事崇尚嚴厲,聽到仇香以德化人,十分欽佩訝異,便委任仇香當主簿。王渙不理解仇香為何不治罪那個不孝子:「你聽到陳元的過錯,不治罪而感化他,莫非缺少鷹鸇一樣的威猛心志?」

仇香說:「我以為鷹鸇(威猛)不如鸞鳳(美好)。」深受感動的王渙回覆道:「枳樹荊棘並非鸞鳳棲息之處,百里之路不是你這樣的大賢該走的路。」於是出資將仇香送入太學深造。

本文留言

作者紫穹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