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甜點之所以色澤鮮艷,是因為添加了食用色素。(圖片來源:Pexels)
飲食講究「色」香味俱全,說明除了味道之外,「顏色」也是影響食慾的重要因素。食用色素可大致分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用來將食品上色、著色,從而改善食品色調和色澤。
無論天然或人工色素,皆須依照規定使用
食藥署說明,「天然食用色素」是選用天然原料、經萃取而成的有色萃取物,顏色自然且更接近天然物質,業者可依著色的必要需求,適量添加於食品中,且依據「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使用。
而「人工食用色素」則多為化學合成的著色劑,或自動植物取得再純化的化合物,因著色力較天然色素強、安定性高且成本低而被食品業者廣泛使用。在使用食品範圍及限制用量上,須依「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的規定使用,並以可達到預期效果的最小量為限制。
食藥署提醒,過去曾有不肖業者為了降低成本、產品顏色等因素,而使用非准用的添加物。例如製造紅湯圓時,為了能讓產品顏色、賣相更好而添加非准用的玫瑰紅B(Rhodamine B);製造豆干時,為了節省成本而使用皂黃(Metanil yellow);或為了讓食品看起來有更飽滿的橘紅色,而在鴨蛋黃、辣椒粉、腐乳等食物或其他食用色素中添加蘇丹紅(Sudan red)等。這些品項皆為環境部列管的毒性化學物質,屬不得添加於食品的添加物。
食用色素能讓食品的顏色與賣相更好,吸引消費者購買。(圖片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目前臺灣所核准的食用色素是考量國人飲食習慣、健康風險等情況,審慎評估後訂定。業者產製食品時,如依使用限量規定合法添加食用色素,尚不致造成消費者健康的危害。食藥署建議,民眾購買時應注意氣味及顏色,優先選擇信譽良好、外觀顏色自然的產品,避免太過鮮豔、價格過低的產品,多吃原形食物並保持均衡飲食,才能讓您吃得安心又健康。
責任編輯: 云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