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再干預人民幣匯率 動用緊急狀態下工具(圖)
7月20日,中國央行再次干預人民幣匯率。(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7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7月20日,中國央行再次干預人民幣匯率,宣布調整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上次動用該工具是人民幣處於快速大幅度貶值狀態下。中國經濟下滑,人民幣貶值趨勢已形成,中國央行還會動用逆週期因子進行干預。
中國央行動用外匯政策工具干預人民幣匯率
7月20日,中國央行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繼續增加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資金來源,引導其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中國央行、國家外匯局決定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上調至1.5,於2023年7月20日實施。
消息公布之後,在岸和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雙大幅走高。在岸人民幣一度逼近7.16關口,較前日收盤價一度回升逾600點;離岸人民幣的升幅一度也接近500點,盤中逼近7.18關口。
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是調節跨境資本流動和匯率的重要工具。自2017年1月13日央行發布《關於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以來,共經歷過五次調整,其中三次為調升、兩次為調降。
所謂「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是「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中的一個計算因子,上調該參數可以提高對應的風險餘額上限,便於境內企業和金融機構增加跨境融資額度,有利於跨境資金流入。同時,境內外匯資金增加後,相應結匯需求增加,也能起到干預人民幣匯率的效果。
中國央行上一次動用此工具是在去年的10月25日,當時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跌破7.30關口,最大波動幅度超過1000個基點,處於一個緊急狀態。於是,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上調至1.25。
有分析認為,與前兩次上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時的情況相似,本次參數上調的背景也是人民幣貶值壓力有所加大。監管層通過動用穩匯市政策工具,是為了引導市場預期,避免人民幣匯率出現大起大落。調整上限會直接增加境內美元流動性,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
實際上,雖然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過兩波較為明顯的貶值階段,但在此次調整前,一直未動用該外匯政策工具,顯示出此時北京當局匯率市場狀態更為擔憂。
逆週期因子的影響也很強勁
此前中國央行也數次干預人民幣匯率,其中一個強勁的因素是「逆週期因子」(countercyclical factor,CCF),這是對設定交易區間公式的調整,以給予中國央行更多干預匯率的自由空間。
中國央行不斷採取行動阻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滑,設定了強於預期的每日人民幣中間價,同時外匯市場交易員也發現國有銀行有時在離岸和在岸市場出售美元。
此前在5月份,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CFXC)召開會議表示,央行、外匯局將在必要時對順週期、單邊行為進行糾偏,遏制投機炒作。
上述報告稱,穩匯率政策工具箱豐富,例如「逆週期因子」調節、外匯風險準備金、外匯存款準備金等,「為未來人民幣匯率波動提供了糾偏保障。」
2017年5月26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中間價報價模型由「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週期因子」,「逆週期因子」由此誕生。
當外匯市場出現明顯波動、人民幣持續貶值,中國央行就會重啟「逆週期因子」。中國央行從未透露其如何計算逆週期因子,但分析師表示,其目標是抑制在下午4:30計算的官方收盤價對第二天定盤價的影響。它允許做市商對收盤價進行折扣計算,因為收盤價被認為與他們的預期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