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就想睡?原來問題和這些食物有關(組圖)
「食物性昏迷現象(Food Comas)」這一現象,通常發生在進食大量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與高糖分的食物之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許多人都感覺吃飽喝足之後,就突然會想要睡覺,特別是用過午餐後,昏沉、沒精神、提不起勁的感覺更加明顯。對此,臺大生物產業學系老師洪泰雄3月20日透過臉書專頁「洪泰雄營養教育」發文說明,這種現象正是所謂的「食物性昏迷現象(Food Comas)」,也就是指在進食後會感到昏昏欲睡或是精神不集中的現象。
造成「食物性昏迷現象」的原因
洪泰雄在文中表示,他在多所大學教授營養課程時,常出現學生在上課昏睡情形,而這一現象通常發生在進食大量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與高糖分的食物之後。
根據《Hello醫師》上刊載的一篇題為〈為甚麼吃飽會想睡覺?吃飽想睡5大原因!5招解決Food coma〉文章表示,「食物性昏迷現象(Food Comas)」,在醫學上稱為Postprandial somnolence,意為「餐後嗜睡」,也翻譯為「食物昏迷」。食物性昏迷現象與嗜睡症是不一樣的,不是疾病,通常只是在吃飽飯後,會變得很累、很想睡。每個人都可能會發生,跟生理問題無關。常見狀況包括了虛弱、疲倦、沒有體力、想要睡覺、昏睡、注意力不集中。
針對為甚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洪泰雄說明,因為進食過量會導致胃部與腸道過度擴張,增加了血液循環到腸道的需求,使得大量血液流向了腸道和胃部,導致腦部缺氧。同時,食物消化與代謝過程中也會釋放出大量的荷爾蒙與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可以影響大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進一步加劇昏睡感。
選擇均衡的飲食,避免過度進食以杜絕昏睡感等症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洪泰雄又進一步說明,高糖分與高脂肪食物也會影響血糖和胰島素水平,進而影響了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進一步導致昏睡感。至於如果要減少食物性昏迷的發生,洪泰雄表示,應該避免過度進食,選擇均衡的飲食。
文中還提及,攝取過多的蛋白質也可能會導致類似食物性昏迷的症狀,例如昏睡的感覺、精神不集中等。原因是攝入過多的蛋白質是需要胃腸道消化與吸收的,而過多的蛋白質可能會加重腸胃負擔,導致血液流向腸道,血液供應到腦部減少,進而出現昏睡感等症狀。
關於應該要攝取多少蛋白質,洪泰雄表示,具體的攝取量因人而異,因為有多種因素影響,例如年齡、性別、體重、身體活動水平、健康狀況等。一般說來,成年人每天攝取的蛋白質應該在體重的0.8至1.2克/千克之間。他以成年人的體重為70公斤來算,每天的蛋白質攝取量應該是56至84克之間。
最後,洪泰雄表示,針對身體特殊狀況的人,例如運動員、懷孕婦女、哺乳期婦女等,可能就需要攝取更多的蛋白質。他建議民眾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來攝取適當的蛋白質,維持身體健康。
防止「食物性昏迷現象」出現的9種方法
其實,目前已經有不少方法能夠防止食物昏迷的出現。
接下來為大家提供了9項十分簡單的預防方法,相信大家看過之後,都會覺得這些方法十分簡易,只要下定決心,稍稍更改一下現階段的某些行為即能達成,避免午餐過後又開始昏睡了起來:
1、保持規律的睡眠習慣。
2、少量多餐,特別要避免一次性吃過多的食物,避免血糖忽然出現急遽上升。
3、保持活力。
4、攝取均衡的營養素。
5、在正確的時間內用餐。
6、用餐點的順序可遵守先吃菜或喝湯,再接著吃肉,最後再攝入澱粉,藉此減緩血糖上升速度。
7、飯後可到戶外散步10分至20分。此舉不僅能幫助消化、振作精神,還可藉著照射日光來抑制褪黑激素,讓睡意減少。
8、如果時間與環境許可,可以小睡20分至30分來提振精神。
9、晚上要盡量睡飽且作息規律,避免因為睡眠不足、疲累而出現餐後嗜睡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