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內蒙古的森林(圖)

 2022-09-23 17: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內蒙古草原。
內蒙古草原。(圖片來源: 公用領域 Pixabay)

第一節:歷史介紹

在中國北部有一塊遼闊的蒙古高原,面積大約是274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是1580米。其中外蒙古是156萬,內蒙古是118萬平方公里。這片土地又平又高,氣候惡劣,不適合農業生產,自古以來就是以畜牧業為主。與南方的農業國家中國比鄰而棲,形成了雙方相互友好往來、通婚、交流、競爭的複雜的歷史。漢族人的農業生產比較穩定,單位面積能夠養活的人口較多,而蒙古族的畜牧業則流動性較大,單位面積能夠養活的人口較少。經過兩千多年的競爭,農業中國人多勢眾,兵強馬壯,壓倒了北方的遊牧民族。內蒙古緊靠漢人區,受漢人的控制較為嚴密。而北部的外蒙古則離得較遠,管制鬆散,相對獨立,是中國的藩國。1924年,蘇聯出兵外蒙,外蒙獨立。1950年,北京政府宣布承認外蒙獨立。

蒙古高原雖然地勢較高,但卻是一馬平川,人煙稀少,一片草原。天下大雨時,草根留住了土和水,雨停後再慢慢釋放水,保持水土濕潤。雨水和動植物的屍體可以自然地給土地增肥。草原消耗地力較少,而且很多野草本身還能給土地增肥,由此形成了良性的自然迴圈,肥沃的草原幾千年恆古不變。1949年大陸政府成立後,經濟落後,非常貧困。毛澤東號召抓緊兩項生產,一個鋼鐵,一個糧食。那時中共成立了幾個農業生產建設兵團,從蘇聯進口大型農業機械,大規模地在內蒙古開荒種地。第一年收成極好,但農作物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肥力,大大超過了自然增肥的速度。到第二年時,收成就差了許多。到第三年時,土地饑貧,幾乎顆粒無收,眾多的農場被迫關閉。蒙古高原氣候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豐美的草原一旦遭到破壞之後,就再也無法恢復原狀了。沒有植物,失去了植培,土地就失去了保墒存水的功能。一下大雨,大水夾著土壤一起流向下游,泥水俱下,水土流失。雨一停,土地乾裂,原來的草地自然而然地就變成了沙粒。茫茫內蒙古大草原,歷時千載,縱橫千里,牧草遍野,牛羊成群,然而卻不幸地逐漸向沙漠轉變。強風時形成的沙塵暴,往往直接殃及華北、西北廣大地區。

1966年冬季,文化大革命大串聯,我哥哥帶著我在北京生活了一個月,那時曾遇到過一次嚴重的沙塵暴。狂風捲著黃沙從內蒙古沙漠呼嘯而下,整個北京市黃塵滾滾,狂風捲著沙子,讓人不敢睜眼睛,打得人耳朵殼疼。記得那時北京市民們曾擔憂地對我們說,這些年來,北京每年冬天都會出現這種沙塵暴,照這樣下去,幾十年後,北京就會變成沙漠了。

第二節:植樹造林

1972年中日建交,中共放棄了對日本國的戰爭賠款要求,同時,日本則開始給中國提供大量的經濟援助,包括無償贈送和無息、低息貸款兩種,持續了四十年的經濟援助,其總額遠遠超出了戰爭賠款。日本援華的工程專案很多,最值得稱道的是北京地鐵和在內蒙古的大規模植樹造林。在歷時四十多年的時間裡,日本每年都要派遣大批科學技術專家來訪內蒙古,由日本政府出錢,聘請當地的中國人,大規模植樹造林。日本的這項巨大工程受到了中共各級政府和當地老百姓的積極支援與合作,因為這項工程的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北京,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北京的沙塵暴,防止北京的沙漠化。在沙漠上植樹造林,一開始時非常艱難,幾乎是種多少,死多少,剩不下幾顆活樹。但在日本的資金、日本的林業專家、和數以萬計的中國林業工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大家逐漸總結經驗,越幹越好。經過四十多年持之以恆的努力奮鬥,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據報導,內蒙古的森林面積已經達到了3.92億畝,約合26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2.1%,林業用地面積、森林面積全都雄踞全國第一位。受益於這片森林,河北、山西、陝西三省的氣候均大為改善,雨量增多,風沙減弱,水土流失減少,對環境的改善日益增強。

不過中國官媒在介紹内蒙古植樹造林的成就時卻從不提這是由日本人開創的巨大工程,從不提日本的經濟援助,從不提日本專家們的技術指導,只強調黨的領導與功勞,只強調中國老百姓的辛勤勞作。那麼,我又是怎樣知道這些情況的呢?1985年至1988年,我在日本築波大學攻讀計算機的博士學位。日本茨城縣築波市位於東京東北方向大約六十多公里遠,是日本的科學城。除築波大學之外,還有許多各種類型的中央研究院,其中就包括有農林省的研究院。那時,有一所私立學校辦了一個中文班,我出任中文老師,教一些日本人學中文。記得有一天班裡來了一位中年男子,中文說得不錯,引起了我的關注。他對我說,他是農林省的林學專家,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裡,他每年都要在內蒙古生活幾個月,指導中國人植樹造林,因而學得一口較為流利的中文。他是個中國通,1980年代時,他曾經走遍中國大地,考察中國各地的森林狀況。他對我說,1940年代有一首中國歌曲唱到:「我們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然而,從1950年代開始,中國的森林資源遭到了厄運,尤其是在1958年的大煉鋼鐵運動裡,不計其數的森林被砍伐、破壞,用去煉鋼。僅僅二十來年功夫,到了1980年代時,太行山成了禿山,變成了「山高沒有林」。再看東北的小興安嶺、大興安嶺,森林資源更是被破壞得不像樣子,漫山遍野被砍伐得一片狼藉、慘不忍睹。中國有句俗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然而青山成了禿山,真的是會沒柴燒的!

八十年代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北京當局意識到森林是地球之肺,毀滅自己的森林就是毀滅自己的肺,是一種慢性的民族自殺。日本政府和日本林學專家們不失時機,率先向中國大陸提出指導性意見並獲採納,開始頒布森林保護法,運用法律手段封山育林。同時,中國大陸接受了日本政府的經濟援助和日本林業專家的技術指導,從內蒙古開始,在中國全國範圍內,大規模植樹造林,重建森林,重建自己的民族之肺。

內蒙古離日本很遠,日本人為什麼那麼熱心地出錢出力去植樹造林呢?日本專家對我說,日本人真的認為改革開放的中國是好朋友,真的認為幫助中國也是説明自己。因為監測表明,內蒙古南下的沙塵暴,橫掃北京之後,跨過大海,可以到達日本的北海道。雖說眼下對北海道的危害還不嚴重,但從長遠看,如果不立刻採取行動的話,數十年後,如果那時的沙塵暴讓北京變成沙漠的話,北海道恐怕也難逃滅頂之災。為了長遠利益,日本政府必須下大力在內蒙古植樹造林,也非常樂意地讓這項工程的最大受益者是北京。

我自幼生長在西安市,雖少小離家,但童年時代的朋友們仍都在西安。他們對我說,近年來,西安的氣候變化很大,雨量明顯增多,空氣中的沙塵減少,空氣品質好多了。就連號稱黃土高原的陝北地區,從空中看去,都出現成片的蔥鬱綠色了。每次得到這樣的資訊,我都由衷地為家鄉的變化感到高興。唯一感到遺憾的是,一旦談及到氣候變好的原因時,有一部分朋友們回答:「感謝黨的恩情,都是三峽大壩的功勞」。

来源:作者授權《看中國》發表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