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彼岸到此岸——落土生根成家園」吉安榮民與眷村故事特展。
有一種漂泊,叫做落土生根;有一種鄉愁,叫做回不去的1949。年年中秋,月圓人不圓,1949彼岸到此岸的悲歌……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白居易《望月有感》)一千多年歲月更替,1949無數中國人民深不見底的傷口,和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經歷戰亂流離的場景何其相似!
我的父祖輩翻騰在中國近代苦難的巨浪中,隨著洶湧澎湃的波濤落腳臺灣花蓮,開展下半輩子的人生軌跡,終其一生,未再踏上心心念念的故土。
近日參觀「1949彼岸到此岸——落土生根成家園」吉安榮民與眷村故事特展,從斑駁的文物和豐富的文史資料深入花蓮縣吉安鄉眷村的歷史隧道,看動盪大時代下渡海來臺的先人們安身立命的故事,深受感動。
歷史印記:皮箱、鋼鐘盆、關金券
一只裝著簡單家當的皮箱,是啟程,也是離別。
戰亂時代沒有安穩的家園,緊急遷移中,一只裝著簡單家當的皮箱,是啟程,也是離別。
《更生日報》謝社長父親謝膺毅裝著禦寒棉被,隻身帶來臺灣的行囊。
在許多眷村中都可以看到當初跟著老榮民撤退的皮箱或木箱,展覽中一只烙印歷史軌跡的大皮箱,是《更生日報》謝社長父親謝膺毅裝著禦寒棉被,隻身帶來臺灣的行囊。另一只木箱也是伴隨主人跟著海軍陸戰隊渡海來臺的,如今由後代收藏,成為大時代下的見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