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是一系列產品的關鍵部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8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喬.拜登日前簽署晶元法案,增強美國與包括中國在內國家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8月12日,中國發改委官員表示,也可以搞個相關產業聯盟進行抗衡。
8月12日,鳳凰網財經對話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駐日大使館前一等秘書崔成,解讀美國《晶元和科學法案》。
崔成認為,「中國可以出(‘晶元法案’),也可以搞個相關產業聯盟。」可以拉更多盟友,如三星、台積電等半導體企業,加強與他們的合作。當前在半導體領域的合作,包括晶元進口額等,應該維持並加強下去。
崔成進一步表示,就算美國企業拿到政府補貼,不來中國設廠,但其他國家企業來中國,從產業鏈及市場角度考量,對美國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都是不利的。
當地時間8月9日,美國總統喬.拜登簽署一項兩黨通過的法案,該法案被稱為《晶元和科學法案》,其中包括為生產計算機晶元的美國公司提供超過520億美元的資金,以及為鼓勵投資半導體製造而提供的數十億美元的稅收抵免。它還提供數百億美元用於資助科學研究和開發,並刺激其它美國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白宮8月9日表示,在晶元法案的「刺激下」,多家公司宣布了超過440億美元的新半導體製造投資。
其中,400億美元來自美光對存儲晶元製造的投資。白宮表示,該公司的舉措將創造8,000個新工作崗位,並將美國存儲晶元生產的市場份額從2%提高到10%。
白宮表示,與此同時,高通和格羅方德之間新宣布的合作夥伴關係包括42億美元的晶元生產,這是格羅方德在紐約北部工廠擴張的一部分。
業內人士表示,需要這筆資金來提高美國的技術優勢並重振落後的晶元產業。據白宮稱,美國僅生產全球約10%的半導體,而東亞佔全球產量的75%,臺灣和日本等國家生產大多數尖端晶元。
半導體是一系列產品的關鍵部件,包括消費電子產品、汽車、醫療保健設備和武器系統。官員們說,Covid-19大流行引發了晶元短缺和供應鏈緊張,突顯了美國對外國製造的晶元的依賴,並揭示了潛在的國家安全威脅。
此前因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臺灣,而導致北京當局大為光火,令緊張的中美關係更加僵化。8月5日針對佩洛西率領代表團訪問臺灣公布報復措施,宣布停止與美國在幾個關鍵領域的合作,包括氣候變化、軍事交流和打擊國際犯罪等「八項反制措施」。
路透社專欄作家皮特·斯威尼(Pete Sweeney)表示,北京當局的「八項反制措施」,很可能象徵著華府和北京之間關係進入最後瓦解階段。北京當局還有其它工具可推升美國公司的邊際業務成本,包括一些基層常用的不起眼、但擾人的工具,例如,提高工作簽證取得難度、延長海關滯留時間、消防等職能部門查訪、刻意司法刁難,甚至拘留主管人員。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LEO LEWIS撰文指出中美脫鉤已無懸念的證據:拜登政府迄今為止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減輕川普(特朗普)政府時期對中共的強硬態度,還加碼推出520億美元的美國晶元法案,不僅會造成韓國晶元製造商與中國脫鉤,日本也會感受到脫中壓力,可能對其高科技公司在中國設計某些產品的計畫進行施壓。與此同時,歐盟內部也正在加深共識,將中國視為經濟和安全威脅。
從諸多信息可以瞭解到,中美脫鉤勢在必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