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修改歷史,指1997年7月1日的儀式不是「主權移交」。圖為步入校園的香港中學生。(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新聞處)
【看中國2022年8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反送中運動後,港府整頓中學課程,將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通識課」改成宣揚「愛國主義教育」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簡稱「公社科」或「公民科」)。在「公民科」教科書中,其中涉及香港歷史的部分,明確表示香港不是英國殖民地。事件引發社會爭議。8月2日,教育局在網頁上闡述官方版本的歷史,指1997年7月1日的交接儀式不是「主權移交」,而是「政權交接」。
教育局表示,局方理解媒體及市民對「香港不是英國殖民地」的說法感到疑惑,欲借此向社會大眾交代「局方立場」及說明有關理據。
教育局指「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是不爭的事實」,爭議源於晚清政府在鴉片戰爭戰敗後,簽署《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及《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三份不平等條約。局方指指英國強行割佔、租借及實行「殖民管治」是史實,但並不表示英國對香港實行殖民管治是合法的行為。
教育局又指,並非否認香港曾被英國佔領的歷史,只是「殖民地」一詞來描述香港的地位並不恰當,強調英國並無擁有香港的主權,事實是「中國一直擁有香港主權」,教育局強調「必須讓學生正確認識」這點。
教育局宣稱,「中國於1997年7月1日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而非收回主權;中英之間的交接儀式是『政權交接』,不是『主權移交』」;即使英國在香港實行殖民管治逾150年,「但對香港的主權一直屬於國家這個事實並沒有帶來任何改變。」
教育局還宣稱,英國以武力脅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因此並無法律效力」,又指「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的歷屆中國政府,也從來沒有正式承認過這三條不平等條約」。
有市民指出教育局上述言論有誤。孫中山曾在「宣告各友邦書」中明確表示:「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為有效,至於條約期滿而止。其締結於革命起事以後者,則否。」表示中華民國政府承認《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及《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條約。
也有市民批評,共產黨在上演現代版的焚書坑儒、篡改歷史;擔心以後香港的真實歷史會被消失。該市民推測按照中共「留島不留人」的做法,恐怕未來香港人的身份,以及香港這個城市都會被消失;香港成為南深圳,而香港人或流亡海外,或被迫成為南深圳人。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