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羅在瑞典一個基督徒家庭出生。(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安妮轉生為巴布羅.卡倫
1960年代在瑞典的某個小學課堂上,老師給孩子們講起了安妮的故事。有一位七八歲的小姑娘滿是困惑地抬起了頭:「老師是怎麼知道我的事情的?」這位小姑娘就是巴布羅.卡倫(Barbro Karlen)。
1954年,巴布羅在瑞典一個基督徒家庭出生。不到3歲的時候,她就開始跟父母說,她是「安妮.弗蘭克」。
然而從此以後,小巴布羅就開始經常做噩夢,夢見男人們爬上了樓梯,踢向她家閣樓藏身處的大門。她出門看見穿制服的男人就會嚇得躲在媽媽身後,眼裡充滿了恐懼。偶爾吃一次豆子就在那兒嘟囔:「以前成天都吃這個,實在是不想再吃了」。孩子説的以前,是在密室中的時光,然而這一點巴布羅的媽媽自然無法理解。
小姑娘還不肯洗淋浴,也不願意剪頭髮。因爲當年在集中營中,新來的人都會被剝光衣服,剃光頭髮,然後洗淋浴進行消毒。有的人被叫去洗淋浴後就再也不回來了,因爲淋浴噴頭裡噴出來的不是水,而是致命的毒氣。而這些,巴布羅的父母也是全然聯想不到一塊去的。
他們開始擔心了。這孩子會不會精神上有什麽問題?於是帶孩子去看精神科醫生。這時,小巴布羅已經意識到了,安妮的世界是不為大人們所接受的。所以她在醫生面前閉口不談安妮。最後,醫生的診斷結果認為,孩子精神完全正常。
重訪密室
巴布羅10歲那年,全家人周遊歐洲,阿姆斯特丹也是其中一站。那時隨著《安妮日記》瑞典文版的發行,巴布羅的父母已經意識到了安妮.弗蘭克原來真有其人。剛好當年有密室的那個辦公室已經改建成了一個博物館,名爲「安妮之家」,成了阿姆斯特丹的著名景點。所以父母就想著不如就帶孩子一起去看看吧!也好給自己解解疑惑。
阿姆斯特丹的街道非常複雜,外地人就算手拿地圖,也很少有不迷路的。於是巴布羅的父親拿起了酒店的電話,打算叫輛出租車拉他們過去。然而女兒突然說:「我們不需要出租車,離這裡步行不遠。」看到孩子胸有成竹的樣子,父母就依了她。
帶著父母在曲折的街道七拐八彎走了差不多10分鐘後,巴布羅說:「我們很快就會到那兒,就在下一個拐角處。」果然,「安妮之家」就在下一個路口。
站在門前,巴布羅開始自言自語:「這很奇怪耶,以前看起來不是這樣的啊!」原來門前臺階在建博物館後進行了修改,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他們進入屋子,沿著狹窄的樓梯往上走,巴布羅一直熟門熟路的走在前面。突然小姑娘臉色變白,回頭抓住了母親的手,小手一片冰涼,原來他們進入了從前安妮一家的藏身之處。不過巴布羅還是堅持往前走著,彷彿在尋找著什麽。
當他們走進一間較小的房間時,巴布羅眼裡閃現出了亮光,大叫道:「看,電影明星的照片還在那裡呢!」高興得好像是又回家了。原來這間是安妮從前的睡房,她喜歡裁剪拼接報紙雜誌上的電影明星照片,然後貼在牆上。那是她在那兩年的幽居生活中難得的娛樂了。
可母親看到的卻是光禿禿的一面牆,什麽也沒有。巴布羅定睛一看,咦?也確實什麽都沒有呢!疑惑中,母親抓住旁邊的導遊問了一下。導遊回答說,牆上的確有照片,不過兩週前拿下去了,以便裝進玻璃框中做長久保存。母親聽完心中十分震驚,瞬間明白了爲什麽女兒對阿姆斯特丹的街道這麽熟悉,爲什麽她會知道樓梯被改建,光禿禿的一面牆上曾經掛滿了相片。母親轉身抱住女兒説:「我明白了,你不會再孤單了。」
這次旅程之後,巴布羅父母終於接受了她是安妮轉生這一事實,開始理解並支持她。小姑娘漸漸變得快樂起來了。
責任編輯: 岳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