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永樂大帝雄才大略 其書法寫得如何?(組圖)

【戴東尼專欄】帝王書法——永樂

 2021-10-09 19:1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明成祖(1360-1424)名朱棣。
明成祖(1360-1424)名朱棣。(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明成祖(1360-1424)名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受封為燕王。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側,靖內難」為號,以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名,誓師起兵,發起「靖難之變」,4年破京師(今江蘇南京),登基稱帝,帝號「永樂」。

明成祖可謂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輝煌的成就。即位後對外邊防極為重視,五次親征漠北,追擊蒙古殘部,鞏固北方。又遣八十萬大軍,一年平定安南;對內疏通大運河,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最具盛名的是令鄭和七次下西洋,大船艦遠航,最遠曾抵非洲東海岸非麻林迪,也就是現在的肯尼亞,擴大了明朝在海外各國的影響,以「示中國富強」(《明史》)。承受天命的明成祖的理想就是「宣教化於海外諸番國」,傳遞「共享太平之福」的美好。鄭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務並非是史書上所載的為尋找建文帝,而是向世界宣揚明成祖這一遠大理想,他希望能夠把這個世界的秩序變得井井有條,大家在這個世界上可以共享太平之福。

永樂大典

明成祖在文化方面另一為人稱道者,是完成《永樂大典》的編撰,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書。1403年,永樂帝朱棣命令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縉主持編纂一部大型類書,宗旨如下:「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永樂二年(1404)十一月,解縉即向皇帝呈送了初稿,名為《文獻大成》。但永樂帝認為此書「所纂尚多未備」,於永樂三年(1405)下令重修,設置總裁、副總裁等職,負責各方面工作。在這種「文化總動員」之下,朝野上下兩千多人繼續編書。總部設在文淵閣,由光祿寺負責送飯,錦衣衛負責保護人身安全。永樂五年(1407),第二稿完成。這一次,永樂帝很滿意,賜名《永樂大典》。整部典冊總計一萬一千餘冊,收錄明代之前的圖書文獻近八千種,文字長達三億七千萬字。內容除了重要經典,十三經、史書、子書之外還包括天文、地理、醫藥、技藝等書籍。

書法作品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和歷代開國君主一樣,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因此,他的後代子孫帝王,多也熟通文墨。世傳明成祖精通小楷,可惜作品難找,《御製真實名經・序》是他極少數被查證的書法之一,通篇字體工穩質樸,輕快而謹嚴。這是明成祖為祖母仁孝皇后報恩祈福,命內府刊印《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在刊物前所寫的序文。

永樂年間,翰林院侍講學士沈度,名重朝野,書法風格秀潤華美,正雅圓融,深受成祖朱棣賞識,士子爭相彷效,乃至片紙千金。其書法遂成標準書體,特點為「烏、黑、方」。明成祖大力提倡書法,下詔求海內擅書之士,邀集於翰林院,倍加恩寵,一時帖學大盛。明代開科選士時,皆用楷書答試卷,務求工整。字寫得欠佳者,即使滿腹經綸,也會名落孫山。當時讀書人寫字,惟求端正拘恭,橫平豎直,整整齊齊,這種書法被稱後人為「臺閣體」。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