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認為,「音樂家是最接近神的人」。(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眨眼之間,2021年又過了二份一的時間了,「回顧2020年最火熱的華語和外語歌曲」回顧完之後,就一直都有以節日為主題的節目夾在中間,直到6月25日才有機會「回顧2020年最火熱的古典音樂」,今日是第2次回顧,因此,本文的主題就是《回顧2020年最火熱的古典音樂(II)》。
從樂曲中反思
Sir Neville Marriner(馬利納爵士)指揮The Academy of St.Martin-in-the-Field(聖馬丁學會樂團)演奏奧地利作曲家Wolfgang Amadeus Mozart(莫扎特)(1756–1791)於1787年創作「Eine Kleine Nachtmusik,No.13,K.525」(《一首小夜曲,作品編號K.525第13首》)
莫扎特的《一首小夜曲》(「Eine Kleine Nachtmusik」)共有4個樂章:
第1樂章:G大調快板(I:Allegro,in GMajor)
第2樂章:C大調浪漫曲-行板(「Eine Kleine Nachtmusik-II:Romance-Andante,in CMajor」)
第3樂章:G大調小步舞曲-稍快板(「Eine Kleine Nachtmusik-III:Minuetto-Allegretto in GMajor」)
第4樂章:G大調迴旋曲,快板(「Eine Kleine Nachtmusik-IV:Rondo-Allegro in GMajor」
莫扎特認為他「作曲的天才是神慷慨的施予」,他形容「當他的腦海裏有樂曲主題出現時,另一個旋律隨之又來了」,作曲的時候就像是他的手將腦中像山洪暴發似的樂思「抄寫」下來一樣,即使是新創作的樂曲的初稿也是十全十美、完全無誤的,作曲時像有「神來之筆」,過程好像奇蹟一般。這些都是莫扎特其中一小小的體會。我認為莫扎特亦好像巴哈一樣,他的音樂是神傳遞給他的,用他的手將樂曲「抄寫」下來,留傳後世,進一步推動西方的音樂文化。
一代指揮大師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指揮「柏林愛樂交響樂團」(Berliner Philharmoniker,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奏德國著名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1804年至1808年的作品《第5首C小調交響曲,作品編號67-命運》(「Symphony No.5 in Cminor-Fate」)
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共有4個樂章:
第1樂章:C小調,充滿活力的快板(I.Allegro con brio in CMinor)
第2樂章:Ab大調,有動力的行板(II.Andante con moto,in Ab Major)
第3樂章:C小調,諧謔曲-快板(III:Scherzo-Allegro,in CMinor」)
第4樂章:C大調,快板-急板」(IV:Allegro-Presto,in CMajor」)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於1770年12月17日,死於1827年3月26日,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和鋼琴家,亦是將西方音樂從古典時期帶進到浪漫派時期的一位代表人物。貝多芬指出「音樂是神的語言」,「音樂家是最接近神的人」,「我們能聽到神的聲音」,他能夠「聽到音樂從空氣中傳遞到人的心靈之中」,「寧靜是從內心聽到音樂的關鍵」。
貝多芬又說:音樂以「意念和情感的方式來到大腦的意識」,或看到「圖畫和跟隨著它的五線譜」,或看到「樂曲連同所有的聲部顯示到他的頭腦裏」,又或以「那個靈對他說話」來提示他。神傳遞音樂給貝多芬,讓貝多芬在大腦中感覺到音樂的「意念」、聽到音樂、看到音樂的意象和樂譜、或甚至有「靈」用說話來提示他的創作。
貝多芬感覺他與神同在,與神直接有「聯繫」,人生「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接近神明而把祂的光芒散播於人間。」「音樂有從神而來的更高的啓示」,音樂可以「伸展神的榮耀」。貝多芬將神傳遞音樂給他講得非常清楚。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