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日本小學生1頓普通午餐 為何數十萬人圍觀?(圖)

 2021-03-23 19:1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日本小學生的午餐
日本小學生的午餐(示意圖/圖片來源:KARYN POUPEE/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3月23日訊】最近日本新出了一個記錄短片,叫《日本小學生午餐日常的全過程》。它記錄了大阪和泉市的一所公立學校,從學校食堂餐點製作到分配的全過程。片子不長,不到20分鐘,但有數十萬人觀看。網友看完,紛紛表示太治癒了。為何日本小學生1頓普通午餐,竟能引來數十萬人圍觀?「外灘教育」一篇文章講解並分析了原因。

日本小學生一頓看似普通的午餐 包含著不普通

事實上,在2015年就有一部類似的短片流傳網路,短片記錄了一個日本小女孩的「學校午餐」,迄今累計3000多萬次播放量……威廉亚洲官网 推出的這一部可以稱為2.0版,不僅拍攝了孩子們吃午餐的場景,攝影師還跟隨食堂的叔叔阿姨們,錄製了食材的進貨、運輸、清洗、製作的全過程。整個過程,乾淨、有條不紊。

首先,每天早上,當地菜農就會把運輸到學校,由於疫情原因,學校從送菜環節就開始了嚴格要求。每一樣蔬菜都經專人記錄並稱重,整整齊齊的碼放在一起。豆腐、蒟蒻等豆類製品以及牛奶也是從專門的渠道直送,看起來非常乾淨。

等菜運輸到學校食堂後,食堂的叔叔阿姨們就開始分工勞作了。

整個廚房看起來一塵不染,阿姨們統一「全副武裝」,戴好帽子和口罩。對於蔬菜的處理與清洗,一共要做3次。

他們只做三道菜:大菜、小菜和湯。雖然品類少,但每一份菜都可以說是精心製作,且充分保證營養的均衡搭配。烹調菜品使用的油,可以看出使用的都是一次性開口的專用桶裝油。

做炸魚時,她們確定魚肉裡面都熟了;

第二道菜,看似簡單,但包含了豬肉、胡蘿蔔絲、芝麻,保證了營養;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蔬菜湯,並不是「一鍋亂燉」。蔬菜湯的湯汁由海帶和小鰹魚熬製而成。

取菜分菜,由當天負責值日的小朋友們自己來進行。阿姨們會把食物按照年級分組來放置到不同的儲存櫃裡。

值日生小朋友不僅戴好帽子和口罩,手部消毒也會做到位喔!

進廚房前,列隊站好,先合十表示對大自然賜予食物恩惠的感謝。然後在阿姨的帶領下,挨個帶出每個班要吃的午餐和餐具,有條不紊地一個個走回教室,準備分餐。

配餐也是由學生自己負責,老師在一旁引導,指示大概要盛多少量出來,非常規範。有一個細節是,等分餐完畢後,有些孩子由於飯量少,可能吃不完。

這時,這些同學會拿著餐盒依次排隊,老師會根據需求來「多退」,避免食物吃不完浪費。當然,飯量多的孩子也可以來排隊進行「少補」。

吃完之後,喝掉的牛奶瓶和餐具好好的回收,統一放置。然後依然由孩子們統一搬運回收,真的是從小就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勤勞的品質了!

這就是2021年日本小學威廉亚洲官网 的一面!

日本的「食育」

日本可以說是亞洲乃至世界唯一的國家,把食物、午餐與教育融入在一起。

前面提到,6年前的短片——《School Lunch in Japan-It's Not Just About Eating》,為何在當時會引發轟動呢?

短片開頭就引用了日本校長的一段話:「The 45 minute lunch period is considerded as an educational period,sanme as math or reading。」(我們45分鐘的午餐時間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就像學習數學或者閱讀一樣。)

這就是日本的「食育」文化和精神,包含了勞動教育、「農類種植教育」、回收教育,乃至感恩教育。

1、為一份午餐,孩子們會齊聲道五次謝:

2、向在場的廚師們道謝;

3、向屋裡邊的廚師們鞠躬道謝;

4、向值日生們道謝;

5、開飯前,「感謝賜食」;

6、吃完了,還要「感謝賜食」。

正如視頻一開始所引用的日本校長的話:這45分鐘的午餐時間,同樣也是學習學間,跟他們的數學課或是閱讀課沒有什麼不同。

孩子們珍惜食物,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感恩別人的勞動付出,懂得有勞動才有收穫,願意付出辛苦,團結合作……通過短短45分鐘的午餐,日本人把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全部教給孩子。

看似一頓再普通不過的午飯,卻處處體現出教育。一頓健康、安全的午餐,飽含著國家、社會和學校對青少年的關懷。

責任編輯: 江雪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