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經】忍則百惡自滅(圖)
大清一代明主康熙的「忍」字真跡。(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
《忍經》為元朝人吳亮所著。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吳亮彙集歷代名人有關「忍」的言論和歷史上隱忍謙讓、忠厚寬恕的人物、事例彙編而成《忍經》一書。《忍經》是一部寓意深刻、濟世勸善的良書。忍則百惡自滅。
勸世良言、古訓嘉言可以作為今日之借鑒。筆者繼續為讀者介紹《忍經》一書中的部分內容。
【原文】赤松子誡曰:「忍則無辱。」
【原文】孫真人曰:「忍則百惡自滅,省則禍不及身。」
【原文】超然居士曰:「逆境當順受。」
【原文】諺曰:「忍事敵災星。」
【原文】何提刑《戒爭地詩》:「他侵我界是無良,我與他爭未是長。佈施與他三尺地,休誇誰弱又誰強。」
【原文】山谷詩曰:「無人照此心,忍垢待濯盥。」
【原文】《莫爭打》詩曰:「時閑憤怒便引拳,招引官方在眼前。下獄戴枷遭責罰,更須枉費幾文錢。」
【原文】《莫應對》詩云:「人來罵我逞無明,我若還他便鬥爭。聽似不聞休應對,一支蓮在火中生。」
【原文】許真君曰:「忍難忍事,順自強人。」
【原文】諺曰:「刀瘡易受,惡語難消。」
【原文】諺曰:「不啞不聾,不做大家翁。」
【原文】陸放翁詩云:「忿欲至前能小忍,人人心內有期頤。」又曰:「毆攘雖快心,少忍理則長。」又曰:「小忍便無事,力行方有功。」
[參考譯述]陸游在詩中說:「在憤怒和慾望面前要能稍微忍受,因為所有人的內心深處都有百歲之壽的願望。」又說:「打一架雖然一時很痛快,但稍微忍讓一下就會增加自己的理智。」又說:「稍微忍讓一下就沒有事情了,盡力去做才會取得成功。」
【原文】憤爭損身,憤亦損財——應令君曰:「人心有所憤者,必有所爭;有所爭者,必有所損。憤而爭鬥損其身,憤而爭訟損其財。此君子所以鑒《易》之《損》而懲憤也。」
[參考譯述]應令君說:「當人的心中有怨憤,一定要與別人爭鬥,與別人爭鬥,必然會有損失。因為憤怒而和別人爭鬥,就會傷害自己的身體,因為憤怒而和別人打官司就會損失錢財。這就是君子鑒於《易經》的《損卦》而控制憤怒的原因。」
【原文】罵如不聞——富文公少時,有罵者,如不聞。人曰:「他罵汝。」公曰:「恐罵他人。」又告曰:「斥公名雲富某。」公曰:「天下安知無同姓名者?」
[參考譯述]文忠公富弼少年時代,有人罵他,他就像沒有聽見一樣。有人告訴他說:「他在罵你。」富弼說:「恐怕是罵其他人。」那個人又告訴他說:「他指名道姓地罵你呢。」富弼說:「怎麼就知道天下沒有同名同姓的人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