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這部電影拷問人生 誰能在其外?(圖)

 2020-10-18 08: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這部電影拷問人生誰能在其外?
這部電影拷問人生(圖片來源:電影海報)

【williamhill官网 2020年10月18日讯】在正式上映前就急不及待看了《新聞守護者》(Mr. Jones)優先場,本以為看後可以寫點甚麼。但想不到看完後心中一直受到重壓,不想回顧這部電影帶來的悲涼和人生的拷問。

我看過許多關於為揭露真相而歷盡困厄甚而令主人公絕望的電影,但最後結局總是真相大白,醜聞曝光於天下,堅毅的好人終得好報。讓人相信西方文明世界會最終給揭露真相的新聞工作者一個公道,儘管過程會經歷許多骯髒的利害糾葛。

由真人真事改編的《新聞守護者》不是這樣的電影。加雷士.鍾斯(Gareth Jones)是1932年首次實地採訪報道蘇聯烏克蘭大饑荒實況的記者。他的報道被當時西方媒體和政界指為無中生有,因一系列有關蘇聯的報道而獲得普立茲獎的《紐約時報》莫斯科分社社長華特.杜蘭迪(Walter Duranty),知道一些真相卻耽於逸樂和享受既有名利,他在《紐約時報》誣衊鍾斯說謊,更連結其他同行一起打壓抹黑鍾斯。西方知識界認為蘇聯縱有不足,但在追求平等的偉大理想下也要給它時間。西方政界基於必須與蘇聯打交道,而一廂情願相信蘇聯的宣傳。鍾斯的報道被掩蓋在一片歲月靜好之中,受到西方主流社會和媒體杯葛。

1935年鍾斯往中國東北(即當時的滿洲國)採訪時遭到疑是蘇聯特務暗殺。而掩蓋真相的杜蘭迪就活到1957年73歲,他的普立茲獎一直沒有被取消,儘管蘇聯的暴政已在西方廣泛報道。直到1990年,《紐約時報》才承認杜蘭迪發表的否認饑荒的文章是「本報史上最糟糕的報道之一」。鍾斯冒死揭露真相的事蹟,將近90年幾乎無人知曉,他的名字也不為世人所知,直到《新聞守護者》這部波蘭導演拍的電影面世。

影片以作家奧威爾(George Orwell)從鍾斯的所見中得到啟示,寫成傳世之作《動物農莊》,並以書中的一些名言在影片中穿插。或說鍾斯的揭露真相成就了奧威爾的偉大。但事實上奧威爾的一生也坎坷,1945年出版《動物農莊》時才建立地位,1948年寫成《1984》,兩年後就病逝,只活了47歲。與極權暴政抗鬥者似乎都沒有好下場。

台灣將影片譯為《普立茲記者》,很諷刺。現實中得普立茲獎的是掩蓋真相的撒謊者,而忠於報道真相的記者不但沒有得獎,而且下場悲慘。

不要以為這已屬陳年往事。莫說大饑荒人吃人,到上世紀60年代還在中國更大規模地發生,極權暴政帶來無數更悲慘的事也持續至今無日無之。而包括荷李活、NBA、西方主流媒體、學術界、大商家、華爾街等等為了利益而對極權暴發戶姑息、妥協、容忍、淡化暴政褻瀆人權的惡行,恍如杜蘭迪不斷再世出現。香港傳統的文明價值觀在暴政君臨下急速崩壞。美國傳統保守主義價值觀回魂四年也可能在這次大選中再淪落。

能夠在專制強權的委屈下獲利,或者已處身收成期,過着安和樂利日子、不覺得或不在意價值破損會給下一代帶來甚麼災難的人,若讓他作人生選擇是做鍾斯還是杜蘭迪,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做杜蘭迪。活着的日子重要,還是真相重要?死後的名聲算甚麼?良心多少錢一斤?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人這種卑鄙的東西,甚麼都會習慣」。

我會不會也不例外?電影看了兩星期,一直在拷問自己。鍾斯不到30歲的悲劇人生,是作為一個人,他沒有白活;杜蘭迪活了73歲享受名利快感的人生,畢竟也是白駒過隙,沒有作為一個人而活過。

儘管現實世界仍然讓人悲觀,還是要忠於自己,積極做人。

(原標題:人生的拷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臉書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