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會議強調,「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9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9月28日,中共政治局決定十九屆五中全會於10月26日至29日召開,研究制定十四個五年經濟規劃等。不過,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提出了「十四五」規劃繞不開的難題。
據《新華社》報導,中共政治局9月28日召開會議,決定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會議並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決定根據會議討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後將文件稿提請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
中共政治局會議強調,「‘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
今年是北京當局所謂的脫貧攻堅戰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但是,中國經濟下滑疊加武漢肺炎疫情等因素,官方專家表示應推遲全面小康社會的收官。
所謂的脫貧攻堅戰,是北京當局在2015年底開始進行一項計畫,目的是在2020年底前實現解決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問題。
據《路透社》8月25日報導,擔任過中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及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的賀鏗表示,全面小康社會最被大家重視的指標,是實現按可比價計算的GDP,要在2000年的基礎上再翻兩番。「臨近交答卷的時候了,誰也沒有料到中美打貿易戰和發生新冠病疫。最近,又因香港國安法,接二連三出事,而且都是大事(發生)在臨近實現小康社會目標之年。」
賀鏗表示,全國近半數人月入區區一千元左右。社會保障水平很低,醫療、教育負擔沈重。疫情衝擊下,失業率上升,許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還有兩億多農民工離鄉背井流入到城市,買不起房子,居無定所。孩子、老人留守在農村,農村顯得很凋敞,日子難熬。工農差別、城鄉差別不是縮小了,而是在不斷擴大。居民收入相差懸殊,許多人心裏不平衡。
賀鏗建議,推遲全面小康社會的收官。全面小康社會應該是中產階層為主體的社會,實際上,中產階層還沒有真正形成,按照統計局數字,就算最低標準是家庭收入3萬元以上,中國也只有3億人能達到,還有11億人達不到中產階層的收入標準。
另外,就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作為中南海智庫的中國社會科學院8月17日發布《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稱,「十四五」(2021-2025年)期間中國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其中穀物(三大主糧)缺口約為2,500萬噸。
與此同時,中國的糧食仍然嚴重依賴進口,這對用於購買進口糧食的外匯儲備造成相當大的壓力。
報告預計,到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5.5%,保守估計新增農村轉移人口在8,000萬人以上;農業就業人員比重將下降到20%左右;鄉村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到25.3%,約為1.24億人。
報告稱,「目前農村發展中仍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如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農村老齡化日趨嚴重、農村民生短板突出、村莊分化日益加劇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五年經濟規劃
「五年規劃」(原稱「五年計畫」),是中共政府主要對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比例關係等做出規劃。自1953年開始制定第一個「五年計畫」以來,中共政府已發布十三個「五年規劃(計畫)」。
第一個五年計畫於1953年至1957年執行,簡稱「一五計畫」。1958年開始執行第二個五年計畫(二五計畫),依此類推。1958年至1962年的大躍進造成打破計畫的時期。「三五計畫」原本應該於1963年開始,因為延遲,起始年變成1966年。2006年起,「五年計畫」更改名稱為「五年規劃」,官方英文譯名(five-year plan)則保留不變。
這實際仍是計畫經濟(Planned economy)的一種形式,計畫經濟又稱統制經濟或指令型經濟,是一種經濟體制,在這種體系下,國家在生產、資源分配以及消費等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進行計畫。「指令型經濟」通常和計畫經濟用法相同,但是詳加區分的話,指令型經濟是指生產工具公有的經濟體制。所以指令型經濟必定是計畫經濟,但計畫經濟卻不一定是指令型經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