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列子・湯問篇》中的一篇古代故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愚公移山《列子·湯問》: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裡,同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遣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山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悔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夸蛾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評註一】「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裡,同萬仞,」此山高且闊,移山土石量之巨,堪比登天。
【評註二】「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年高力衰,面臨勤而行之或安度晚年之抉擇。苦於山之塞,則象徵業力之山。人若無此業,便不會承受此種苦。
【評註三】「寒暑易節,始一反焉。」運土石往返路途遙遠。若以人的觀念合計,當不知千百年能否完成?
【評註四】「河曲智叟笑山之,曰:甚矣,汝之不惠!」老子曰:「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人間的理與高層空間是相反的。世間的聰明和算計恰恰違背了宇宙空間的正理。
【評註五】「北山愚公長息曰:......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此處表明愚公信念堅定,能夠排除干擾,且無依賴心和有求之心。
【評註六】「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點出愚公「其誠」,心中必有其信。對「出入之迂」的苦不怨天、不憂人,乃有「帝感」。這裡闡明人在提升的道路上,其業力之山的大部份是由高層空間生命幫助消去的。
責任編輯: 靜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