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壽平(1633—1690),初名格,字壽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別號南田,一號白雲外史。江蘇武進人。惲壽平是清朝初期最負盛名的花鳥畫家,被稱為清朝「一代之冠」。其畫作多寫生,人稱「寫生正派」。中國清代重要畫史著作《國朝畫征錄》上記載:「近日無論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戶戶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他與「四王」、吳歷並稱「清初六大家」。
在惲壽平的影響下,「常州畫派」成為清代最有影響的畫派之一。他的花鳥畫畫風清新雅麗,其沒骨畫法風靡一時,追隨者眾多。他從明代畫家瀋周、孫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創作經驗,再參考畫史文獻資料,創造出「仿北宋徐崇嗣」的沒骨花卉畫法,又揉合了宋代畫家黃筌的精髓,重視形象寫生。沒骨指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彩色繪畫物像。沒骨的「沒」字,即淹沒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於將運筆和設色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輪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樣拓描,要求畫者胸有成竹,一氣呵成。
惲壽平擅以瀟灑秀逸的用筆直接點蘸顏色敷染成畫,講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為滿足,足具文人畫的情調和韻味。他的畫法是一種「點花粉筆點脂,點後復以染筆足之」的體貌,融工筆與寫意之精華為一體,既有工筆畫形態逼真,更具寫意畫的傳神。惲壽平作畫時以寫生為基礎,必對真花極力摹寫,力求得其活色生香。他善於用色渲染,點染並用,力主「惟能極似,才能與花傳神」,創造出一種明麗淡雅,如籠薄紗,似沐雨露,賞心悅目的境界,讓讀畫者心醉。他的花卉形神兼備,清新淡雅,力去華靡,追求「澹雅」,具有新的風貌。如他的早期花卉作品,38歲與唐熒合作的《紅蓮圖軸》用筆較工整細秀,設色清淡,雖略顯拘謹,但頗能傳達荷花秀潤嬌艷的清致。
惲壽平在繪畫理論上的成就也很高,畫論詳見於《南田畫跋》。他的畫論主要有:要「師古人」,更要「師造化」。在惲壽平看來,「似」與「不似」都不是繪畫的最高要求,最高境界在於「傳神」。他說:「世人皆以不似為妙,余則不然,惟能極似,乃稱與畫傳神。」對於學古人,他主張學而變,變而又筆下有古,即所謂:「不相蹈襲」,有「變體」,「如興弼將子儀軍,旌旗變色」,「隨意涉趣,不必古人有此,然雲西丹邱直向筆毫端出入。」此即「不同之同,不似之似」。他的畫法自謂「春風桃柳、霜天梅菊助我神」,「灌花南田,玩樂苔草」,在其天機物趣中創作一番天地。
惲壽平出生於官宦之家,又是書香門第,從小敏慧,8歲便有詠蓮花之詩。清初遭遇戰亂,年僅12歲的惲壽平隨父遠走幾省,後參加了福建建寧王祈的抗清隊伍。他一生坎坷,飽經困苦,遭遇戰亂,與兄皆被俘,與父親失散,後遇靈隱寺方丈相救,才得以與家人團聚,歸家後,發奮讀書學畫。經刻苦鑽研,於古文、詩詞、書畫無不精擅。
惲壽平崇尚氣節,誓不應科舉。為了生計,變賣書畫也不向權貴低頭。在賣畫生涯中,惲壽平在其甌香館中結識了許多當時的名流,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與王翚友情彌篤,二人遊歷山水,品茗傾談,切磋畫藝,甚為投機,成為莫逆之交。據傳,惲壽平初畫山水,因王翚交誼甚厚,自以為不能超越,便曰:「是道讓兄獨步矣,恪妄恥為天下第二手。」於是舍山水而專攻花卉,雖然他的山水畫,筆墨灑脫秀逸也堪稱大家手筆,但是他最拿手的還是花卉。
惲壽平特別強調人品與畫品的關係,要求畫家「出入風雨,卷舒蒼翠」,然後「走向造化於筆端」。他一生清貧,賣畫為生,性情拓落,遇知已索畫即可得,否則,雖出高價,也不屑畫一花片葉。惲壽平創造性地恢復和發揚了「沒骨」寫生花卉的傳統,給清代花鳥畫壇注入了新的生機,得了眾多的追隨者,時人爭相彷效,造假也多,偽其者只注重賦色明麗,用筆流暢,以致多柔靡不振,精意不傳。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