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港人在中環集會,感謝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看中國攝影/龐大偉)
【看中國2019年12月1日訊】特朗普正式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中國各部門強烈反應,外交部召見美駐華大使提抗議。可見這個法案打中了中國要害。
港府的聲明刻意提到港美貿易去年美方獲得超過330億美元順差,若「美國單方面改變對香港的經貿政策,將會對雙方關係及美國利益產生負面影響。」
對美國利益有負面影響,美國怎會不知道。330億小意思啦,更需顧忌的是對中美貿易談判的影響,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的數百億美元定單也落實成疑。這也是特朗普把法案擱置一個星期,前一天還言辭閃爍的原因。
自由對抗奴役的鬥爭,從來就充斥利益與公義的兩難取捨。追尋公義往往就要放棄一些利益,特別是短期利益。個人如此,團體如此,國家也如此。香港的人權淪落多年,《人權法》也在美國國會提出多年,一直被擱置;西方許多國家對中國踐踏《中英聯合聲明》眼開眼閉,都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波瀾壯闊的香港反送中運動,全世界都不能視而不見了。列根基金會前日公佈的民調顯示,68%受訪美國人認為即使觸怒中國,美國也要支持香港的民主運動;69%更認為如北京軍事鎮壓香港,美國應經濟制裁中國。
區議會選舉後,特朗普似乎想藉此表達香港問題已可以得到和平解決,而找到不簽署《人權法》的下台階;但實際上選舉結果更重要是顯示香港多數選民站在抗爭者一方。在美國民意及國會的壓力下,特朗普選擇了公義。
《人權法》對美國利益固然有影響,但對中國利益的影響則非同小可,很可能是毀滅性的。
《人權法》最核心內容可以概括為兩點:第一,法案要求美國行政機構定時審視《香港政策法》,一旦香港有違人權、自由和自治,就取消《香港政策法》中給予香港有別於中國的特別待遇。第二,法案要求美國制裁損害香港基本人權和自治的香港官員或實體,包括拒發簽證、凍結財產,乃至追究責任。
現在兩院通過的版本,特別突出了對中國國家媒體宣傳和香港警用設備出口的關注,這與近幾個月以來香港的局勢發展態勢密切呼應,針對性更強。
一旦美國取消了對香港的特殊地位待遇,就意味美國對香港和對中國大陸一視同仁,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措施,也會對香港實行,中國在香港設立的所有公司的輸美產品都受影響;更厲害的,是美國某些與國防或敏感科技有關的產品以後將被禁止輸港。
即使對《香港政策法》一時沒有取消,只是定期檢討,但檢討即意味有變數,對需要長期投資的高科技產品生產,將起阻嚇作用。
更關鍵的是,如果沒有了《香港政策法》,港元與美元的聯繫匯率就不能維持,香港失去金融中心地位,中國失去人民幣兌換外幣的通道。
中國內地企業利用香港規避美國出口管控和制裁,是中國近十多年發展高科技產品的關鍵。通過香港進入中國的外資,從97前佔中國外資進入的40%,增至去年的75%,絕對同97後中國利用香港規避管控有關。《人權法》生效後,這種運作看來失靈了,外資進入將插水式下降。
對《香港政策法》的每年檢討,就是監察中國對香港的政策,不能夠再任意踐踏香港的人權、自由,也必須容許香港發展民主。這是對特區政府暴政的有效抑制。
香港人半年來的抗爭,街頭勇武與和理非的每一個行動,區選的每一票,都是《人權法》的催化劑。
(文章由作者授權《看中國》轉載自李怡臉書專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