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熱議一個好消息,就是中國央行「降息」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8月19日訊】週末財經界都在熱議一個好消息,就是中國央行「降息」了!當然了,降息其實是打引號的,央行並沒有追隨全球其他央行的腳步調低基準利率,而是調整了貸款利率的報價機制(LPR)。改變之後,大量的中小企業和實體經濟,能拿到更接近市場水平的便宜資金,迎來雨後甘霖。而利率下降對於股市和債市的投資者,在未來也會因此受益,帶來投資收益的提高。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事情還要從頭跟你說起。
大家知道中國的利率是雙軌制的,也就是說,我們有兩個利率:企業到市場上發債券,問市場借錢,這有一個利率;而更多的企業可能沒這個資格,它只能問銀行去借錢,問銀行借另有一個利率。
如果你問市場借,什麼是市場?顧名思義,隨行就市,市場化定價,貴還是便宜,市場說了算。
舉個例子,大家非常熟悉的貨幣基金,這些東西的本質就是一籃子債券,我們把錢買了貨幣基金的產品,基金公司拿著這些錢配置了債券。假如說現在債券市場特別火,大家都在搶著買債券,那麼債券的價格就會上漲,於是債券的收益率,也就是大家通俗說的利率就會下降。這個隨行就市的過程,債券價格因為市場的波動,而帶來的收益率的搖擺,就是利率的市場化。
但是,假如你問銀行借,就不是這麼回事了。銀行借錢自有一套標準,它參照央行給的基準利率水平來發貸款。
大家知道基準利率目前是4.3%,已經好多年沒動過了,可是要知道,市場利率是一直在往下降的。我們上週說過,全球的利率創下了1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再說個例子,大家看看自己的餘額寶,收益率目前是2.3%,也已經創出了新低。明明市場利率已經很便宜了,但是企業現在想問銀行借錢,依然要以基準利率為基礎,想真正拿到錢,甚至要付出6%、8%甚至10%這樣更高的利率!
於是過去的老機制,就像一個隱形的大棚,明明天上在下雨,但是田裡的莊稼就是喝不到水。
那麼你說,為什麼不能調基準利率呢?
這裡面有兩個核心,第一,基準利率是一個政策利率,它傳遞重要的政策信號,你一旦降息,那麼好了,大家解讀為打開寬鬆大門,這就不對了;第二,市場的利率每天都在波動,在快速變化,但是基準利率就不可能像這樣跟著市場天天變。假如說,你今天降息了,被市場進行了信號意義的方向性解讀,但是如果明天經濟大幅復甦,各種價格上漲過頭了,通脹出現了,那麼這個時候再反向調節基準利率就會非常被動。
那麼有什麼方式,既能夠讓它保持穩定,同時又反應市場隨行就市的價格波動呢?這就是央行最近推進的貸款報價機制改革(LPR)。
通俗來講,就是以後讓銀行們來報價,來報價的這些銀行相當於是專業打分評委。過去是10家國有大行報價,即10個專業評委,現在改革之後,增加了8家新銀行,包括外資銀行和兩家網際網路銀行。於是這麼一來,18個評委,裡面有專家、有老外、有網路各方,它就能全面地反應市場的價格變化。
但是這個分數評委們並不能隨便亂打,它有一個參考的打分區間。比如說,咱們是圍繞著100分加一點還是少一點呢?還是圍繞著10分來加一點和少一點呢?100和10,就是那個中軸的錨,它有定海神針的穩定作用。
現在央行要求,你們打分要盯住麻辣粉(MLF 中期借貸便利)來打。這個麻辣粉我們過去講過,它是央行借給商業銀行的零花錢,借錢是要還的,一般是六個月,請大家注意:它是一個短期利率、它是一個市場利率、它是一個反映了央行態度的利率。目前麻辣粉的利率是3.5%左右,你發現它比完全市場化的1年期國債利率稍微高1%,但是呢又比完全的政策利率——基準利率要低1%,因此它是個比較好的軸心和參照系,而且它能夠穩定,又不失靈活,可甜可鹽,尊重市場,又適度調控。
最後總結一下,中國央行確實沒有宣布降息,但是推進改革之後,事實上的效果,是降息了。某種意義上,這也是銀行拿出自己的利潤,對實體經濟的讓利。此外,對於債券市場和股市投資者,利率的逐步降低,也意味著估值水漲船高和更高的投資回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