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1月22日訊】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很小的時候就因為一場大病差點兒夭折。聽長輩講:那時候已經奄奄一息了,恰逢家裡死了一頭一百多斤的豬,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家裡人就把它處理了,肥肉熬過油之後的油渣,用大盆盛起來放在櫃子裡,剛好我會扶牆挪步,就去偷吃,結果病就好了,現在想來可能是營養不良致病的,也感謝那頭救了我命的豬先生。後來爺爺就給我吃大肥肉,而我的身體也一直不好,總是病病怏怏的,打針吃藥都是家常便飯,接觸佛法後才知道,我總是吃肉,就是間接地殺生,那些被我吃掉的生靈都來找我報復了。
慢慢長大一點兒,和小朋友一塊兒玩過家家的遊戲,無意中也犯了邪淫(警告那些父母做事不管孩子是否在場,無意中就影響孩子的一生),導致我後來總是遇到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漏陰癖),很噁心,嚴重影響了我的心理成長。小時候沒有什麼玩兒的,就去野地裡捉螞蚱,逮住螞蚱之後玩弄一番,還把螞蚱的兩條用來蹦跳的大長腿拽掉,之後放任它自生自滅,現在看來是多麼殘忍的事情,可是小時候總是樂此不彼的去做。
還有夏天捉知了,逮回來掐了它的翅膀烤熟吃,也烤過螞蚱吃,(好像在那個比較窮的時代,農村孩子很多都做過這個吧。)父親還和朋友們下河撈小魚蝦回來油炸後吃,在那個時代大家總是想盡一切辦法來填飽肚子,養活家人。不過這些惡業都在我身上現報了,我從記事兒起,就總是的皮膚病,身上莫名其妙就會長一些疹子呀、瘡呀之類,看了很多醫生也治不好,沒到春天或者秋天的時候就來勢凶猛,身上抓爛了,和那些蚱蜢、知了被烤的時候應該差不多一樣的滋味吧。為此奶奶還抓了蛇來給我煮水洗,卻是一點兒用也沒有。還有一段時間特別嚴重,腳面的疹子成大片,全撓爛了,連鞋都穿不了,走不了路,真是痛苦呀,多少醫生、多少偏方都不好使,現在我知道我把螞蚱腿拽了走不了路更狠,其實我受這點兒果報相比之下就輕多了,感謝被我傷害過的那些生靈能對我如此仁慈。
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有一個好朋友,又一次老師讓我們叫畢業資料費用50元,那時候50元是個很大的數目,我就在那時候昏了頭腦,她的錢掉在地上,我起了貪心,撿起來鬥爭了很久,沒有還給她。而我後來也遭到了報應,畢業後同樣到一家單位,別的同學就比我掙得多一倍,經常是幹得多卻得到的少,自己也丟錢,很奇怪,前面剛裝進去就不知啥時候丟了,甚至租房子搬走了房東本來說退錢結果也不給,我知道這都是我自己的貪婪釀成的苦果,怨不得別人。
再後來初中的時候就和男同學有點兒曖昧不清,雖說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但還是犯了淫戒,以至於我以後都很不順,平時學習特別好,就是到關鍵考試的時候成績特別不好,老師當時都說我是重點學校的苗子,結果卻是讓大家都大跌眼鏡,真是果報自受啊,高中也沒上好,還是和男同學糾葛不清,高考失利,最後複習之後只是上了專科學校,我這時候還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同學一塊兒看言情小說,對裡面描寫男女情愛的場景特別上癮,看的自己就會想入非非,真的是差點兒毀了自己。
大二的時候就出問題了,好好的第二天起來就發現自己中風面癱了,又是扎針又是喝中藥,斷斷續續的中藥都差不多喝了兩年,真是苦不堪言啊,畢業後也沒找到好工作。到工地上認識了後來的老公,人很不錯,也很上進,是單位的後備幹部,我們就在一起了。可能也是年輕,對男女之事也是上癮,不知道節制,看黃書看錄像,真是邪淫到極點,後來由於身體不好吃藥,發現懷孕不敢要,怕孩子有問題,就狠心做了藥物流產,結果這一切都導致後來的不幸。07年老公被查出肺癌,治療了一年半,最後還是走了,在這期間,我也增加了不少病,乳腺增生、痔瘡、嚴重的婦科病,都是自作自受(自己心眼小,愛生氣都是致病原因),最後面對不了,怕觸景生情,我也離開了原來的單位,又找了一家公司,也是不順,公司到後來工資都發不出,沒辦法我又跳槽了。在老公生病以後,我的孩子都是由父母幫我養的,姐姐幫我帶他上學,我真的是太不孝了。之前因為小時候家窮父母偏心,心裏老是怨恨父母對我不好,雖然我沒說出來但是總是在心裏怨恨他們,大不孝啊!
13年年末的時候,家裡親戚又給我介紹了現在的老公,14年我們結了婚我就辭了原來的工作回到家帶孩子,後來一直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老公也是不順,自己賣了車後回來認識我,後來跟人家一起在鑽井隊幹活,一年後就沒活了,歇了幾個月後去當保安了。
最近找工作一直沒有結果,心里特別煩,今天就坐下來好好捋一捋自己的生活,找找自己的錯誤,犯過的罪孽,雖然別人看不到,但是佛都知道,那些龍神護法都清楚,「人在做、天在看」說的就是這個理吧。今天我把自己的過去都扒出來,是想好好懺悔,也是讓別人看到引以為戒,多做善事,少造惡業。
我的惡業:不孝父母,邪淫、竊盜、妄語、貢高我慢、愛發脾氣等等。在此,我深深的懺悔,向所有我有意或無意中所殺、所傷害過的冤親債主懺悔。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華啟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