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是古聖先賢教導人們的道德規範,是影響甚廣的道德啟蒙讀物。(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弟子規》,是以教導兒童倫理道德及基本禮節為主,內容淺白易懂,押韻順口,對兒童正確行為的規範具體明確,有助於讓孩子養成良好品德。
【原文】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
【註釋】
(1)或:或者。(2)長:長輩。(3)呼:叫。(4)即:立即、立刻。(5)代:代替。
(6)稱:稱呼。(7)顯能:顯現才能。
【白話解說】
無論吃飯喝水,或行住坐臥;長輩優先,晚輩在後。
長輩叫人,要立刻代替長輩叫喚;要叫的人不在,自己立刻到長輩面前幫忙。
稱呼長輩不可叫名字;對長輩不可顯示誇耀自己的才能。
【參考故事】
王氏自食糟糠
明朝夏誠明之妻王氏,是江蘇無錫的農家婦女,家境貧苦,又遇上荒年(注1),丈夫到外地工作,王氏日夜不停地紡紗織布,盡力準備飯菜給公婆吃,自己以糟糠(注2)和野菜果腹。
她婆婆偶然進到廚房,看見她吃的東西,忍不住流下淚來。後來王氏享年八十多歲,沒有病痛,安然而逝。家人夢中看見打旗奏樂的隊伍,迎接孝婦而去。有位貢生(注3),每過王氏家門,必定在門外敬禮三次,表示恭敬。
注1:荒年,因水災或旱災而收成不好,鬧飢荒的年頭。荒,農作物歉收。
注2:糟糠,粗劣的食物。糟,酒渣。糠,榖皮。
注3:貢生,科舉時代,選拔學行(xìng)皆優者,推薦到京師(北京)的太學(國子監、國學,元、明、清國家設立的的最高學府)就讀。貢,推薦人才給君王。
責任編輯: wendy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