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圖片來源:台灣故宮博物院 )
中華文化豐富且深遠,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有它的故事與來歷。比如我們現在嘴上常說的「買東西」,其實裡面也蘊藏著很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買東西」這個詞,它竟然還與五行學說有關呢!
「東西」一詞的起源
先一起來看看「東西」的甲骨文吧!
東與西的甲骨文。(看中國製圖)
你是不是覺得東與西的甲骨文都很像是一個裝東西的袋子呢?
其實,早在南北朝時期的文獻中就有以「東西」來表示物品。據《南齊書・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嶷對齊武帝說,古來都祝願陛下壽比南山,我實願陛下壽極百年亦足矣。武帝說:「百年何復可得,止得『東西』一百,於事亦濟。」
所以,「東西」這個詞的起源應該是在戰國時代。那時已經出現商品交易,像邯鄲、臨淄、洛陽等,這些大都市都設有大型集市,集市上的物產都來自東西南北四方各地,所以簡稱「東西」來表示物產,就像春夏秋冬簡稱為「春秋」來表示歷史。
「買東西」為何不是「買南北」?
在古代,市場一般都是在城東和城西兩個地方,分別叫作「東市」和「西市」。而且兩個市場上的貨物一般都是區分開的,相當於我們現在講的輕工市場和重工市場。所以人們買東西不可能只在其中一個市場就能買齊自己所需的物品,所以買完東市買西市。久而久之,就有了「買東西」之說。
清代康熙、乾隆年間的學者龔煒考證:在東漢時期,貨物的集散地大都集中在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俗語有買東或買西,即到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購貨,所以東西就成為了貨物的代稱。
龔煒在《巢林筆談續編》中記載,明思宗朱由檢問朝中的官員:「今市集交易,買東西而不稱買南北,是為什麼呢?」
宰相周延儒答道:「南方屬火、北方屬水,黃昏之時敲人家的門求水火,沒有不給的,不需要交易,所以只說東西。」
東屬木,木屬春,是事物的開始;西屬金,金屬秋,是事物的結束。(看中國合成圖)
「買東西」與五行有關
關於「買東西」,在民間還流傳著這麼一個典故。
南宋時期的理學大家朱熹,他還未出仕前,在家鄉有位博學多才好朋友叫盛溫和。一天,兩人在巷子內相遇,盛溫和正提著個竹籃子準備上街,朱熹問他:「你去哪裡啊?」
盛溫和說:「我要去買點東西。」
朱熹聽完盛溫和的話,覺得奇怪,又問道:「既然你說買東西,可為何不說買南北呢?」
盛溫和反問朱熹:「你知道什麼是五行嗎?」
朱熹說:「這我當然知道,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嗎?」
盛溫和說:「不錯,正因為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中間屬土。而籃子是竹做的,盛火會燒掉,裝水會漏光,更不會盛土,只能裝木和金,所以叫買東西,不叫買南北呀!」
在五行裡東屬木,木屬春,是一切事物的開始;西屬金,金屬秋,是事物的結束。「東西」指一從事物開始到結束,也因為日出為東,日落為西,從東到西,陽光照耀著人間萬物,因此人們很自然地把「東西」作為萬物的代名詞了。
責任編輯: 唐詩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