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茶能養心 這幾種高境界的人最適合飲用(組圖)

 2018-12-14 11: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茶能養心這幾種高境界的人最適合飲用
自古以來,茶人間「鬥茶」,僅是市儈爭鬥習氣。(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世間萬物皆遵循道,即萬物皆有其自身的規律與法則。茶,當然亦有其茶道

言茶需讀《茶經

言茶,自然離不開《茶經》;欲讀茶書,首選則是《茶經》。

《茶經》的作者陸羽,是個孤兒,在寺廟中長大,在僧人的指點下,苦讀佛道經典。因僧人好茶,陸羽也耳濡目染,早早歷練出了一身泡茶技藝。後來,他離開寺廟,行走於世間,擁有了儒家情懷,熱衷於茶道。他融匯儒釋道的精神,並通過艱辛的切身實踐,遂著成一部《茶經》,流傳於世,成為茶文化的經典力作。因此,僧人想他入佛,他卻在佛家修行;俗人想讓他做官,他偏不想做官,只為留下茶道。或許他的天賦使命,便是留下茶道,讓塵世之眾,藉此可覓道,可修心養德。

茶的字形--人在草木間,與草木為伴,是陰涼之物,集草之精華。茶生長在苦境,內心孤寂,即意在高寒,湊不得塵世紛爭、喧囂、功利的鬧熱。

《茶經》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即茶性寒儉,適宜於修習者。而精行儉德之人,主要是指僧人、道士、儒生、一般修習者。他們一是對言行要求極高、極純、極嚴,二是性儉、好靜、少欲、雜念少,他們常藉助茶的力量,讓內心清靜少欲。如陸羽所在寺廟之方丈,便是嗜茶之人。

茶於修習者而言,即如丹之於道士。修習者求靜,而茶性儉,可以抑制慾念、洞開心扉,二者正好契合。

茶能養心這幾種高境界的人最適合飲用
陸羽《茶經》的第一頁。(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茶之功效

茶有解渴、提神、療疾、養生等功能,但最主要功能則是養心。故陸羽強調,茶道之最高境界在於:中和。中和,是儒家之最高人格理想,是聖人自具、自足的崇高品質。中,在於不偏不倚,不受外物而驚動,不生內在之漣漪。和,平和對待萬物,與人、與物、與神鬼,和諧相處,各得其所而不爭。所以,種茶、沖茶、品茶等等,無不體現「中和」的教化意義。

茶最適宜種植於陽崖陰林間,既向陽,又可遮陰。因其性寒,必得陽以和之。取水,必乳泉石池漫流水。水從深林來,不受污染;水在石上過,不急不緩,正是「中和」所需。

沖茶的全套工藝,必得「緩、慢、圓」,才能極盡「中和」。品茶必得息心、靜氣、專一,讓身心「中和」。即是說,沖茶的每一環節無不為著引導、教化「中和」之質。因此,好茶的標準則是產地合乎「中和」,工藝合乎「中和」,制茶人性情「中和」,否則為劣茶。而茶藝,即沖茶的系列環節,眼觀像是在表演,實則透露著種種玄機。

自古以來,茶人間「鬥茶」,僅是市儈爭鬥習氣。把茶抬成天價,是商業炒作,與茶品、茶道毫無關聯。將茶具、茶藝搞得很花哨,僅是表演,與道心沒有關係。那些好茶的污吏、濁人、醜類,即使品到好茶,茶對他也少見作用,也無法清洗內心深處的污垢,難見提升,其實是玷污了茶。

故而,茶最重要的功能是教化。茶者,察也。人須明察:人生一世,好似草木一秋。萬般如幻,轉瞬即逝。

責任編輯: 初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