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當局把拉動經濟增長的寶仍舊押在基礎實施建設上。(圖片來源:ANTHONY WALLACE/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1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隨著經濟下滑的速度加快,北京當局把拉動經濟增長的寶仍舊押在基礎實施建設(基建)上,日前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基建文件裡,「加快」一詞出現23次,凸顯中國經濟之難。並且,用投資基建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早已飽受詬病。
日前,中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強調進一步增強基礎設施,並提出在鐵路、公路、水運、機場、水利等九大重點領域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一詞在公布的文件全文中出現23次,凸顯北京當局的急迫心情:「加快推進已納入規劃的重大項目」、「加快項目審核進度」、「加快推進前期工作,推動項目盡早開工建設」……
而在10月31日,習近平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商討經濟對策。會議稱,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對此要高度重視,增強預見性,及時採取對策。
並且,「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有效應對外部經濟環境變化,確保經濟平穩運行。」
野村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中共政治局會議提到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個表述是上次會議沒有的,挑戰會在明年上半年。今年四季度下行壓力也會大一些但不會是最艱苦的。明年春季經濟下行壓力會是最大的。
追溯當局發布的消息可以看到,進入第四季度以來,北京當局就已釋放出基建要加速推進的信號。近期,中國國家發改委已密集批復多個高鐵和特高壓項目,涉及總投資規模超千億元人民幣。
只是在中國防風險去槓桿的大背景下,基建需要的龐大資金從哪來?
上述文件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對已簽訂借款合同的必要在建項目,金融機構可在依法合規和切實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繼續保障融資,對有一定收益或穩定盈利模式的在建項目優先給予信貸支持。鼓勵通過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轉為合規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市場化方式開展後續融資。
但是,用投資基建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早已飽受詬病,投資早已不是中國經濟的最大發動機,其與GDP之間的關係已經出現逆轉。
9月17日,中國前首富、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在2018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上演講,發表了對現下經濟熱點問題的看法,同時他還表示,個稅5,000起征點依然太低,工薪階層基本不徵個稅消費才拉動得起來。「下一步必須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拉動經濟的發展。」
宗慶後認為,政府不應該再去擴大基建規模,現在機場越建越大,有的房子拆了再建,挖了再修,就在創造GDP,把錢都浪費掉了。要減少基建投資,把財政的收入用在老百姓上、民生上。
宗慶後認為,自己辛辛苦苦加班生產出來的產品,因為消費不足, 在國內的市場無法消化,最後低價出口到發達國家,關鍵是「出口了人家還不賣產品給我們」。
「政府(應該)反思一下,如果把員工、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大家都有錢消費自己的產品,也不用過度出口來拉動經濟,也不會在世界上發生貿易摩擦。」宗慶後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