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擁有動物界中最大的大腦,重量平均在11磅左右。(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動物界充滿著神秘的色彩,一些令人奇異的發現為我們揭開了動物界神秘的面紗。
1.鱷魚靠吞嚥石頭潛游水中
由於鱷魚的牙齒不能嚼碎食物,所以它生長了一個特殊的胃。首先,鱷魚的消化功能特別好,能吞嚥各種獵物,小到海龜、魚類、鳥類,大到長頸鹿、野牛、獅子,甚至連同類也不放過。此外,鱷魚經常吃些沙石,利用它們在胃裡幫助磨碎食物促進消化。同時科學家也發現,鱷魚是靠胃中的沙石才能潛游水中的。
2.鯨奶富含脂肪
母鯨哺乳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過程。小鯨在母鯨子宮裡孕育長達10至12個月後出生,其大小只有母鯨的三分之一左右。母鯨在授乳時,細長的乳首會從溝口伸出,這時候,小鯨就用舌頭把乳頭捲住,再用口銜住乳首,而母鯨則會等小鯨將乳首銜住後,將鯨奶噴射到小鯨的嘴巴裡。鯨奶是白色的,沒有糖分,但是含有50%的脂肪,是人奶脂肪含量的10倍,因此幼鯨的生長速度特別快,一天就能長200英鎊。
3.鴿子利用路標導航
科學家發現,鴿子在飛行數千英里後還可以找到原來的棲息地,而且期間不會遇到任何導航難題。比如像北極燕鷗,它每年在兩極之間往返一次,行程長達25000英里。經過長期的調查研究發現,鴿子的上喙確實具有一種能夠感應磁場的晶胞,正是這種器官為鴿子利用地球磁場進行飛行導航。一項研究表明,鴿子也可以靠認識的路標找到回家的路線。
4.海狸以29小時為一天
海狸在入冬時通常是閉門不出的,主要靠之前儲存的食物或者尾巴堆積的脂肪來獲得能量禦寒。海狸在冬天時避免外出,而是選擇在黑暗的棲息地以便保存能量。因此這種齧齒類動物一般會在日落時出來活動,日出時則返回巢中。而這種特殊的生理節奏變化導致海狸的週期是以29小時為一天的。
5.裸克分子鼠有視覺
裸克分子鼠(naked mole-rats)是一種像蜜蜂一樣分工並群居的動物,一輩子在地下穴居。這種老鼠有著皺巴巴的小眼睛和耳朵,長著兩個爬牙。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裸克分子鼠不能識別光的存在,它的眼睛主要用來感知空氣流的方向。然而最近幾年的科學研究發現顯示,裸克分子鼠有敏銳的視覺,但是在一些情況下受到限制。這也許能解釋為什麼地下穴居動物能在第一時間內找到光源。
6.雛雞的「親緣選擇」
雛雞通常在餵食時發出一種特殊的喳喳聲,由此訓練它們的「親緣選擇」。有時候小雞在發現食物的來源後也會發出這種叫聲,以告知附近的群體。這種「親緣選擇」是對有親緣關係的一個家族和家族中的成員所起的自然選擇作用。它是在基因層次上起作用的自然選擇,主要是對支配行為的基因起作用,因此有時它所增進的不是個體的適合度,而是個體的廣義適合度。親緣選擇常用來解釋動物的利他行為。
7.魚類改變性別
相比任何陸地脊椎動物,海洋生物中雌雄同體改變性別的現象更為常見。一些魚類因為荷爾蒙分泌或者因為生活環境的改變性別就會發生改變。而另外許多海洋動物本身就同時擁有雌性和雄性器官。
8.長頸鹿複雜的血管系統
長頸鹿是非洲的一種特有動物,長長的脖子可達16英尺,因此是陸地上最高的動物。長頸鹿的長脖子在生物界中獨樹一幟,它們在非洲大草原的上可以吃到其他動物無法吃到的、在較高地方的新鮮嫩樹葉與樹芽。但是這種優勢也給長頸鹿帶來許多問題,他們的血壓通常是一頭母牛的兩倍,以便於心臟把血液輸送到大腦。因此要求長頸鹿擁有複雜的血管系統,確保他們彎下來時不會中斷血液的運輸。
9.大象擁有好的記憶能力
大象擁有動物界中最大的大腦,重量平均在11磅左右。但是大象能充分利用大腦資源麼?EQ,即腦化係數,是實際腦重與相同體重爬行類的標準腦重比。EQ值與動物快速的奔跑速度、靈活性和進食中的複雜行為(或逃避被捕食)有關。大象的EQ值平均在1.88左右(人類的EQ值在7.33至7.69之間,黑猩猩的EQ值大約為2.45,而豬的EQ值為0.27)。因此大象的記憶雖然不是準確無誤的,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非常好的。
10.鸚鵡語言能力相當4、6歲兒童
通常我們認為鸚鵡說話是很機械的、不用動腦的行為。但是過去30年的研究發現,鸚鵡不僅僅只會模仿發音,它的語言能力能與4歲或6歲的小孩匹比。鸚鵡似乎能區別「相同」和「不同」,「大」與「小」,「有」與「沒有」。更有趣的是,鸚鵡還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識別標籤和符號。一項研究就是受到鸚鵡擁有這種特殊能力的啟發,開發一種機器人能說話的技術。
責任編輯: 姚馥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動物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