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孩吃午餐(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18年8月14日訊】日本社會很注重禮儀和細節,很多方面的確是值得大家的借鑒。海外微信公眾號《成長樹》上有一篇熱文,有位華人分享了日本在幼童教育方面的教育情況:
一個朋友趁著暑假帶孩子到日本旅行,聊天時說起讓她印象深刻的兩個很小的細節。一是孩子交到了日本的朋友,兩個小孩子用中文、日語、英語夾雜著在車上交談很歡,但是日本小朋友先到站,要提早下車。
下車前,日本小朋友很誠摯地鞠躬說:「再見,期待和你下一次見面」,而且是一直在車門前跟他們微笑著慢慢揮手,等到電車開走還在揮手。朋友就突然想起自己跟孩子平時在中國,遇到這種情況,都是在臨下車時和對方小孩打了招呼,然後就忙著奔赴下一個地方,從沒有這樣從容有禮過。
還有個小細節是她帶著孩子坐出租車,路上遇到了日本小朋友過馬路。司機停車等待,然後幾位小朋友就站在街角對著兩邊的車鞠躬致謝,最後才拉著手離開。她看到這一幕也是心裏頭一暖,同時也覺得自己跟孩子在很多的生活細節上,都需要再更多注意一些。
每個國家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方式跟特點。不過,日本在整體的兒童教育方面,投入得更多,做得也更細緻,很多值得我們注意和借鑒的地方,比如以下這幾方面。
一、無處不在的禮儀教育
國外曾有個視頻記錄一家極其普通的日本幼兒園的日常。在孩子們被父母送到幼兒園後,第一件事就要自覺的換上室內鞋,避免鞋底的灰塵和泥土被帶入園中。孩子們需要把自己的物品擺放進自己的櫃子,不需要老師或者其他小朋友的幫忙。
孩子們的一天是從一首歌曲開始,一群小朋友唱「老師早上好,大家早上好,花兒在對我笑。早上好,早上好……」並跟老師互相鞠躬,問候彼此早上好。
每位孩子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時,都會感謝照顧他們的人。帶領孩子們離去的老師會先溫和地示範:「好,大家注意,我們來問候老師吧。」然後孩子們就會一起鞠躬,說:「謝謝!」而房間內的老師和比他們年齡大一點點的孩子們,會起身熱情的回應:「不用謝!」
就連上廁所也是很有特色,小朋友們會自己到廁所,進入廁所之前要先換鞋,獨自上廁所之後小朋友們也會自覺的洗手。
日本幼兒園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教會每位孩子微笑以及說感謝。所以我們會發現,每個小細節裡,都藏著對孩子們禮儀的教育。如要如何保持自己的乾淨整潔;如怎樣才算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如怎樣對老師和同伴表達謝謝;如怎樣跟老師和同伴問好……
雖然這些事情很小,但是日積月累下來,對孩子的影響自然就會體現出來。孩子們會習慣於尊敬長輩,以禮待人,知道要去考慮他人的感受,長大之後也會優雅大方,彬彬有禮。
二、界限分明的自立教育
不給別人添麻煩也是日本的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孩子很小時,就被父母教育要獨立自主,不要依靠他人。
所以日本街頭經常看見小孩子自己拿著書包和相關的東西,大人只是空著手在一旁陪伴。而且大部分的家庭都要求孩子幫忙做家務勞動,讓孩子自行整理收拾自己的房間和身邊的東西等等。
日本親子教育專家菅原裕子的解釋為:「受到父母保護的孩子,也許就一直‘不會’,不去挑戰不會做的事情了。自己‘會’的能力得不到施展,孩子就無法自立,就會一直依附於別人而生存。孩子想做的事情就儘可能放手讓孩子去做,從而培養孩子‘會’的能力。不要指使孩子,告訴他們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這種看起來有些「狠心」的做法,讓日本孩子從小養成了自己整理房間、處理自己事情以及獨立生活的能力。
就像剛結束不久的世界盃,日本隊雖然輸掉了與比利時隊的比賽,但得到了其他國家球迷的尊重。因為日本球迷每次觀看完比賽之後,都會清理看台上的垃圾;日本球隊更是認真地打掃清理了更衣室,並且用俄語寫下了感謝卡片。
This is how Japan left the changing room after losing vs. Belgium. Spotless and with a ‘thank you’ note in Russian.
— ESPN FC (@ESPNFC) 2018年7月3日
Pure class. 👏 pic.twitter.com/CGj7a1iiXy
即使他們不做這些事情也沒有關係,因為有專門的清潔人員,但不需要提醒和呼籲,大家自然而然就去做了。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在每件點滴的小事中積累起來的素養,會讓人無論輸贏成敗,都保持一份對生活的堅持跟體面。
三、全員參與的合作與感恩教育
日本教育中,有個詞是一定要提到的,就是「食育」。每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被教育食物、食品的相關知識。
在孩子剛剛會說話,能簡單交流時,父母和育兒師就會有意識的給孩子們灌輸食物來源、製作、營養價值、應該怎樣吃跟吃多少的知識。等孩子們上學了,每天都在學校吃午餐,學校則會更進一步的把食育的教育傳遞給孩子。
之前我們就曾發過一位日本媽媽拍攝的小學吃午餐的視頻,食物由食堂老師們做好後,由孩子們自己承擔運送和分發工作。午餐的值日生們穿戴好之後,會有一位小朋友進行詢問:「有沒有腹瀉、咳嗽或流鼻涕?」「有沒有認真洗手?」等確認無誤後,才可以由老師帶著去領午餐。
1.領午餐
第一步是每人都要用清洗液再次進行消毒。到了取餐的地方後,孩子們要排在一起,跟廚房的工作人員鞠躬致謝:「我們是5年級2班的學生,謝謝給我們烹製美味的食物。」
然後才是去找自己班級的餐車,分組把食物抬回去。最後留幾個人跟老師一起把餐車推到教室。在午餐時間,孩子們都會換好午餐的衣服跟帽子。
牛奶和麵包,是值日生分發到餐桌的;而其它食物,則需要排隊領取,領完後也不會馬上開動。值日生會跟大家報告,還有剩下多少食物,然後再跟同學們介紹食物來源,如土豆是6年級的同學們種植的,梨汁是在附近農場買到的……
2.吃午餐
在老師說可以開動之後,孩子們會再次感謝辛苦做飯的廚師和值日的同學,然後才開始享用。用餐過程中,老師也會陪同著,一方面是照顧孩子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會講解食物的相關知識。
給每個班級的食物都會多一些,以照顧食量大的孩子,孩子們會通過剪刀石頭布決定剩餘食物的歸屬。日本孩子浪費食物的情況極少,幾乎每個孩子都完成「光碟行動」。
3.午餐後
而且吃過飯後的第一步就是把牛奶盒展開,便於垃圾的分類回收。值日生會洗乾淨牛奶盒子,然後拿到教室陽臺晾乾,第二天再送至垃圾分類地點,方便國家進行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午餐之後的第二件事情是刷牙。孩子們會沾上清水,自己仔細地把牙齒刷乾淨,老師也會一起做示範。而使用過的餐具,孩子們會統一放到餐車中,然後由值日生送回到廚房。
下午1:10左右是孩子們固定的打掃時間,孩子們自己完成從擺放桌椅到清潔地面。日本學校相信,這樣做孩子們能夠更富有團隊精神,並且更加明白勞動的價值。
桌椅擺好後就要準備下午的課程了,就算結束了午餐的45分鐘。短短時間,每個孩子都能從中學到與食物相關的知識,也養成」對食物說謝謝「的習慣,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跟他人合作。
窺斑見豹,把這種團隊合作教育、感恩教育不止於食物,擴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那將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會與其它缺乏這種教育的孩子拉開怎樣的差距?
四、堅定自然的抗挫折教育
並不是說要人為地給孩子製造挫折,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是通過讓孩子勇敢嘗試失敗,並鼓勵孩子一步步邁向成功來體現的。
比較典型的是讓孩子參加各類體育活動。老師通常會給孩子們設定一個努力即可達到的目標,只要孩子這次比上次的成績好,就能夠得到老師的鼓勵。
上面這段日本幼兒園小朋友跳箱子的視頻,主角是一名叫做凌的男孩,因為家庭的因素需要轉學,因此幼兒園提前為他舉辦了個人的畢業典禮。老師為他頒發完畢業證書後,還為他準備了一個挑戰——10段跳箱。
他很不擅長體育運動,對跳箱也很恐懼,且經常失敗,還為此哭過。但是面對這次挑戰,他還是認真做準備動作,開始嘗試。在經歷過好多次失敗後,他開始哭泣,並且打算放棄。這時老師對小朋友們說:「來,大家一起把力量借給凌吧!」於是小朋友們有序地圍成一圈,大聲地喊「你能行!你能行!你能行!」
接下來,奇蹟出現了!當他再次鼓起勇氣嘗試時,準確的踩到了踏板上,然後真的跳過10級的箱子!所有的老師和同學都為他歡呼和鼓掌,這個6歲的孩子,完成一次對自己的超越,也完成一次非常成功的抗挫折教育。
這種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不害怕失敗,而是將失敗看做是走向下一個成功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會讓孩子們明白,面對挫折,只要有勇氣持續地去嘗試,有所行動,最終一定會戰勝自己。
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非哪個國家的教育方式一定就是最好的。但是社會和家庭聯手,在生活的各種細節中,努力培養孩子禮貌體貼的個性、獨立自主的習慣、敬天愛人的情懷,以及百折不撓的勇氣。這份用心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學習。
責任編輯: 許天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