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終點線(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8年8月4日訊】天下父母心,父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希望孩子未來過得好,但是在做法上可能就有很大的差異。相較於信奉「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中國人,美國人更看重的其實是終點線。
海外微信公眾號《移民幫》上有一篇熱文,作者叫做沁心,她在中國生活了23年,又在美國生活工作了16年。有中美兩國的大學教育背景,如今在外企當高管,常年中美兩地跑。有兩個在美國出生的女兒,目前在美國讀大學。
一、「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這句話在中國是鋪天蓋地的到處可見,很多的商業也相應而生,如早教,如營養品等。
1.鄰居家的牛牛距離本城市最好的初中就差了四分,為了不讓他輸在起跑線上,他爸爸動用了所有人脈,才使他擠進了這所中學。
2.另外一條街上的甜甜已換了四種鈣片了。她媽媽想讓她學習舞蹈,贏在起跑線上,一歲就開始補鈣,這樣可以比同齡人早點開始學習舞蹈。
3.在不遠處還有個毛毛,父母想盡辦法讓他能早一年上學,誰要他的生日離錄取截止年齡只差了3天呢?難道就讓兒子輸在起跑線上?
4.這個購物中心到週末就車水馬龍的,倒不是因為建築有啥特色,而是裡面進駐了各種補習班。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清晨就在排隊報名,而孩子走馬燈似的出入不同的補習班。
二、美國更看重的是終點線
我到了美國以後,抱著同樣的心理,也開始關注各種起跑線。遺憾的是,我連一個起跑線都沒有找到,但是我卻看到了很多的終點線。美國基本的成長理論為「Take your time」(不用急,慢慢來),喜歡的是「Pull Back」(拖後)。
我跟不少美國當地人以及美國的教育機構交談過,美國為何不重視起跑線?我得到的答覆是,美國更看重的是終點線。因為美國遵循的原則是:
1.上帝給每個人的時間表不一樣
約翰尼出生在一個工程師家庭,兄弟姐妹共5人,他排老四。從小他各方面發育都比兄弟姐妹晚,他妹妹都會說話了,但他2歲多了還口齒不清,總是不喜歡開口。而父母也有些著急,帶他去看醫生,醫生說:「上帝給每個人的時間表都不一樣。」
約翰尼的父母聽從了醫生的話,沒有給約翰尼做任何的治療,讓他一切順其自然。因為開口晚,所以他上學也比其他孩子晚了一年,父母以為他年齡最大,結果他班上還有比他更大的。
約翰尼因為晚上學,發育比同班同學更成熟一些,所以各方面都要來的輕鬆,他因此自信滿滿,後來還考入法學院,成為了當地一名優秀的律師。
2.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控制的起跑線,但是終點線可以
蘇珊是個移民的後裔,她父母是偷渡來美國,趕上美國大赦才得到美國身份的。她父母沒有啥文化,只能在美國做苦工。爸爸在一家公司裡打掃衛生,晚上上班;媽媽在唐人街餐館洗菜,每月微薄的收入在紐約這個大城市剛夠餬口,一家人只能住在一個又小又潮又黑的地下室裡面。
蘇珊是徹底地輸在了起跑線上,但是她獨立自強、刻苦用功,不僅學業是學校多年的頭5名,還多才多藝,精通小提琴、舞蹈跟寫作(美國學校都會辦課外的興趣班),都拿到了全國頭幾名的成績。
她還舉辦了個人演出會,且有小說集出版,最後被五家常春籐學校爭先錄取。她的起點線差強人意,但她的終點線比起別人的更高、更遠。
3.終點線是人負責任的表現
艾瑪是阿拉巴馬州第一位百萬富翁的遺孀,所以她一直過著闊太太的生活。當她48歲時,她的丈夫過世了。丈夫過世前幾年,都過著揮霍荒淫的日子,到去世時錢財都敗光了,還欠了很多債,留下的只有一座別墅。
艾瑪沒了任何經濟來源,於是她賣了別墅,幫丈夫還清了債,用剩下不多的錢當學費,開始了大學生涯。她的年齡讀書實在是大了一點,她跟另外兩個50歲上下的女學生互相鼓勵,終於拿到了大學文憑。
艾瑪進了一家會計事務所,在2年後又取得了註冊會計師執照。憑藉著穩重和當初丈夫遺留的影響,她很快地拿到了獨立的業務,並成為了事務所的新合夥人。
我跟她同事了兩年,我問過她,如何看待她自己的人生。她卻反問我,她的起點是好還是壞呢?職業生涯來說,她的起點實在是太晚了。但是,她的終點令人仰視。
艾瑪充滿了自信和驕傲地說:「一個人什麼時候起步不重要,重要的是想不想往前走,想走多遠。你的終點,就是你是否對你自己人生負責任的表現。」
人生很漫長,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有的人奮鬥終生,卻到不了另外一個人的起點;有的人起跑很早,卻很快停止了腳步;有的人起點落後了別人很多,卻是走最遠的。中國有句古話,「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責任編輯: 許天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