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人爭吵或是抱怨之後,大多數人往往是很後悔的……(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為什麼我們對越親的人越沒耐心?很多人對親人發了脾氣,事後很懊惱,可是下次還會如此。究其原因,是親人的包容讓我們太放肆。
假如對老闆、同事、朋友等外人發脾氣,很可能損害彼此的關係。但與家人爭吵或是抱怨之後,大多數人往往是很後悔的……
和家人間,假如不想要留有遺憾,該怎麼做呢?究其原因「親人」是比「外人」更穩固的一種關係,我們知道,就算言行不夠禮貌,他們也不會計較、不會記恨;即使拿他們當出氣筒,也能獲得寬容、理解、忍耐、體諒。因此,我們在溝通中會有意無意地「放肆其詞」。
家庭是一個相對安全、包容的環境。
在外受了委屈,我們會回家宣洩。在這樣一個能給予心理安全感的環境裡,我們就容易忘記怎樣好好說話,以致對家人使用嘲諷、歪曲、誇大、貶低的語言。
除此之外,我們對親近的人心理預期太高了,認為他們應該支持自己,一旦碰到不順,就容易形成心理落差,覺得「別人不理解我也就罷了,怎麼你也不理解」,越想越生氣。
因為有愛,所以每句話要好好說……當肆意將外人給自己的傷害轉移給配偶時,我們沒有看到對方默默端來的一杯熱茶中包含的關心;當不耐煩地打斷父母善意的嘮叨時,我們不曾看到老人無言地離開,在屋子裡悄悄傷懷。
父母誰們無怨無悔地批准受我們的傷害,有網友曾算過一個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大概只有幾十天到兩百多天,與其他親近的人在一起的寶貴時光也是有限的。從現在開始,不要把粗暴的態度、不客氣的指責留給親近的人。
請試著從下面3方面改變自己:
1、換個角度看問題
人們都希望自己是對的,對方必須接受自己的意見。站在親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想想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學會理解他們。
假如他們不停嘮叨,可以選擇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告訴他們,你已經知道問題所在,讓他們相信你能解決好。
2、讓情緒過了再說
氣頭上往往很難把話說清楚,因此,英國歷史學家帕金森和管理學家拉斯托姆吉,在合著的《知人善任》一書中談到:「發生爭吵,切記免開尊口,讓別人把話說完,虛心誠懇地傾聽,才能彼此交心,把事情說清楚。」
「風平而後浪靜,浪靜而後水清,水清而後遊魚可數」,待風平浪靜後再說,可以避免傷了感情。
3、平息怒氣三法則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在憤怒時會出現「意識狹窄」現象,死盯著負面信息不放。在自己快要情緒失控前,試著停下來不說話,或者離開現場,讓自己冷靜下來。
俗話說,「忍得一時氣,免得百日憂」。記住,對親人讓步不會丟面子,而是出於愛。別常常對親人發了脾氣事後才懊惱……
就像廣告詞所說的:「因為有愛,話要好好說」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