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您知道是什麼意思?(視頻)

 2018-06-08 19: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您知道是什麼意思?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孔子周遊列國時,楚國的葉公遇見子路了,就請問子路說:「孔子是怎樣的人物啊?」時常陪侍孔子左右的子路,竟然不知從何角度,才能得體地描述高深莫測的老師。後來,子路向孔子稟告此事,孔子就教子路:「你為何不這樣講:『我們老師一發憤學習,連吃飯的事也忘了。學習產生了樂趣,最憂愁的事也不見了。甚至不知自己已將邁入老年,卻像年輕小伙子一樣積極奮發呀!』」

孔子曾經自述每十年都有新的境界,正是來自他一生「學不倦」的精神。我們要把握年少的黃金歲月,努力向學,往「立、不惑、知天命、耳順、不逾矩」的境界前進。這五個階段,雖然不能一蹴可及,也正告訴我們目標尚遠,應該力學不輟,不可半途而廢!

那麼孔子到底如何形容自己的每一個階段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這意思就是說:「我十五歲就立志全心定在求學上;到了三十歲,學業有了根底,能立住不會搖動;到了四十歲,遇到任何變故,都能權巧應付不被困住;到了五十歲,就能知道上天的命令;到了六十歲,聽到任何一句話,都能明白它的本義;到了七十歲,順從自己內心的欲望做事,都不會超越規矩法度。」

最後,我們再來仔細地認識認識這五大階段吧!

三十而立

古人三十而立稱作壯年,有獨立的思考能力,遇事能獨當一面,不為風雨所動。

四十而不惑

不但不為風雨所動,還能明辨事理,通曉日月四時的運行規律,不為外界的紛繁事物所疑惑。

五十而知天命

中國古代把天視為神,天能決定人類命運。能知天命者,必然會明白自己應做什麼,不應做什麼。這顯然是比不惑更高一層的境界。不惑還對利害得失有所計較,而知天命則超越了利害得失,直接指向了人最根本的價值所在,就是天道賦予人的使命。

六十而耳順

六十而耳順則是任你狂風暴雨,我自波瀾不驚,不僅事理清楚,連喜怒哀樂皆恰到好處,沒有不順的地方。知天命是盡己之道,而耳順是既能自己知天命,又能使自己和順於外物,不逆於他人,這又是一層境界。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心所欲不逾矩,則是從內心到行動上都合為一致了。就像魚在水裡可以自由的游,卻感覺不到水的存在。鳥可以在天上自由飛,卻感覺不到風的存在,人在按天道行事,達到了中庸的「至德」,能夠從心所欲,自然做好。

孔子注重仁德,注重禮儀,其實仁和禮不僅不是對身心的束縛,恰恰是對身心的保障。越是將自己和道德禮儀融為一體,獲得的大自在也就越多,從心所欲不逾矩,即是其最高境界。

責任編輯: 雲淡風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