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正梁院長】認識高血壓與中西醫處置(圖)


出現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要警惕罹患高血壓的可能性。(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高血壓(Hypertension),或稱為動脈高血壓(Arterial hypertension),是動脈血壓升高的慢性病。血壓有收縮壓與舒張壓,心臟收縮(systole)與舒張(diastole)時的血壓。正常收縮壓90~110mmHg,舒張壓60~90mmHg。血壓持續高於140/90mmHg時則為高血壓。

高血壓約90~95%為原發性高血壓,沒有明顯病因,其餘由腎臟、血管、心臟或內分泌系統的其他病症引發,稱為繼發性高血壓。

高血壓是中風、心肌梗塞、心衰竭、動脈瘤及其他動脈疾病重症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也是慢性腎病的原因之一。改變飲食及生活方式可以改善血壓狀況,但若效用不佳,則需要藥物控制。

高血壓少有症狀,通常是體檢或是尋求解決其他健康問題時發現。一些高血壓患者有頭痛,尤其是後腦杓痛,或早上頭痛,並有眩暈、耳鳴、視覺異常等。若用眼底鏡檢查檢查眼底時,檢測到視網膜病變,應懷疑高血壓。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可分為一期到四期,眼底鏡結果也可推斷高血壓的時間長短。

一些腎臟或內分泌疾病可引起高血壓,如內分泌疾病引發胸腹部肥胖、葡萄糖不耐受、滿月臉、水牛肩,以及紫色皮紋等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的症狀。變化很大的頭痛、心悸、出汗的高血壓應馬上懷疑是否患有嗜鉻細胞瘤(Pheochromocytoma)引起的高血壓。

極嚴重的血壓升高,收縮壓大於180 mmHg,或舒張壓大於110 mmHg,稱為高血壓危像,併發中風的風險很高。高血壓危像不一定有症狀,但比較容易出現頭痛及頭暈。

嚴重的血壓升高引起器官損害,稱為「高血壓急症」。損害可能出現高血壓腦病,即腦部腫大引起的頭痛和意識狀態改變,意識模糊、嗜睡等。其他高血壓急症包括視網膜視神經乳頭水腫、眼底出血、眼底滲出、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肺水腫咳嗽等,急性腎損傷、溶血性貧血也可能出現。此時,應快速降壓停止器官的損害,要在一、兩天內將血壓降低。

妊娠高血壓可能是妊娠毒血症的預兆。妊娠毒血症的診斷包括血壓增高和尿蛋白的出現,常見是頭痛、視覺障礙、嘔吐、上腹疼痛和水腫。子癇(Eclampsia)是妊娠毒血症而產生的癲癇症狀。妊娠毒血症有時會演變為子癇的致命病況,出現急性高血壓,與嚴重併發症,包括視力喪失、腦水腫、癲癇、腎衰竭、肺水腫和瀰散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簡稱DIC)。

預防高血壓首先要控制體重,BMI維持在20~25,鈉的攝取量減少,定期運動,快走每天至少30分鐘,最好不要喝酒,水果和蔬菜多吃一點,這樣可使血壓控制達到更好的效果。

高血壓的西醫治療,第一線藥是鈣離子阻斷劑(CCB),年輕人可用血管增壓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作為首選初期治療方法。第二線可用β-阻斷劑,利尿劑,α-阻斷劑等。

中醫將高血壓歸在頭痛、眩暈的範疇,認為高血壓是以陰陽失調、肝腎陰虛為基本病機,肝陽上亢而出現頭痛、頭脹,上盛下虛而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失眠等問題。後期陰陽兩虛,出現心悸、氣促、水腫等問題。

高血壓若為肝炎上亢型,出現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少寐多夢、口乾口苦,可用瀉火熄風、平肝潛陽的方法,常用藥有如天麻、鉤籐、石決明、梔子、黃芩、白芍等。若為陰虛陽亢型,出現眩暈、頭痛、耳鳴健忘、心煩少寐、腰膝痠軟,可用滋陰的方法降壓,常用藥有如生地、鉤籐、白芍、天麻等。若為陰陽兩虛型,除了頭暈頭痛、耳鳴健忘之外,還出現心悸氣短、腰腿痠軟、夜尿浮腫等問題,可用養陰助陽、柔肝息風的方法,常用藥有如生地、山藥、山茱萸、附子、白芍、肉桂、牡丹皮等。

調整陰陽是治療高血壓的基本原則,單味降壓中藥也頗多,如防己、白芍、鉤籐、葛根、天麻、杜仲、丹皮、夏枯草、地龍等,都可隨證選用。

本文留言

作者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