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歡迎界面換圖了,從上面左邊的這張圖,換成了右邊這張。(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9月28日訊】今天下午,微信的歡迎界面換圖了,從上面左邊的這張圖,換成了右邊這張。
有什麼區別嗎?區別就在這顆地球上。左邊這張圖上的地球,是NASA在全世界範圍公開的第一張完整的地球照片,畫面中顯示的是非洲大陸上空的視角。
而下面這張照片上的地球,顯示的是中國上空的視角。而這張照片是由我國的氣象衛星拍攝到的。
變化大嗎?從圖片效果來看,不算大,如果不認真看,可能看不出來。
但是從這個轉變所體現的意義來看,很大,大到人民日報的微信以頭條報導它。
為什麼微信換一個歡迎界面,人民日報微信需要用頭條來報導?
從第一層意義上來說,這凸顯了中國科技發展的進步,據同樣報導了這個事的新華社所寫,拍攝這張照片的氣象衛星;;「風雲四號;;」是目前最牛的;;「地球攝影師;;」。
這證明中國的科技發展水平,已經達到全球頂尖,甚至領先的水平。這是耀武揚威的事,值得人民日報報導。
第二層意義,因為它是從中國上空的視角拍攝的,也就是這張照片中,中國處於它的中心地位。
這重要嗎?可能對於你、對於我來說,這都不算區別,但是對於這顆衛星背後的研發團隊來說,對於微信這個公司來說,對於人民日報以及背後的那群人來說,這很重要。
為什麼美國的NASA在太空拍攝的第一張照片是非洲,而中國實現這個技術領先之後,拍的第一張照片——或許不是第一張,但是至少是重點使用、宣傳的照片——卻是中國呢?
這就是區別,這區別大嗎?看看微信團隊的人怎麼說:
;;「非洲大陸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地,我們將非洲上空的雲圖作為啟動頁的背景圖,也希望將;;‘起源’之意賦予啟動頁面。
而此次展示;;‘風雲四號’拍攝畫面,也是寓意從;;‘人類起源’到;;‘華夏文明’的歷史發展,旨在向億萬微信用戶展示我國大好河山風貌。;;」
感覺到區別了嗎?再來看一下人民日報這篇微信下的評論點讚前三條:
(網路圖片)
「感謝強大的國,現在打開微信都能欣賞我的國,這感覺挺好。;;」
這就是區別,這就是意義。我們假設一下,如果這張照片不是由中國的高科技氣象衛星拍攝到的,或者拍攝的照片不是中國上空視角,而依舊是非洲;換圖這件事的意義還有那麼大嗎?
答案肯定是沒有。這也就是對於衛星的研發團隊,對於微信團隊,對於人民日報以及背後的那些人來說,這次換圖的意義所在。
但是為什麼說這次換圖不是一件好事呢?我們不應該為國家科技的發展感到高興,不應該為祖國感到自豪嗎?
我很難說不應該,科技進步是好事,為祖國感到自豪也不能說是錯的。從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都讓我和看這篇微信的你們不能懷疑這兩件事。
但是我仍然總是隱隱地感到擔憂,擔憂什麼?
如果套用一個被文藝青年用濫了的詞,我覺得這是一種;;「媚俗;;」,而這樣的;;「媚俗;;」的舉動很自然地被很多人接受,並且認為不可挑戰,不可質疑,這就是我擔憂的事情。
但是我們要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媚俗?如果你看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你一定不會對這個詞陌生,但是如果你沒看過這本書,你也應該偶爾會有這樣的感覺。
春節聯歡晚會裡,主持人不自然地鬥志昂揚,說著;;「共祝願,祖國好;;」,;;「神州大地,幸福安康;;」這些偉光正的話時,你會覺得陣陣噁心,你感覺到的就是對媚俗的厭惡。
媚俗就像是下面這張圖裡的;;「五道槓少年;;」,小小年紀就能擺出一副新聞聯播的面孔,張口閉口都是一些政治正確的廢話;而反媚俗,就是左邊那位不屑的小孩,對這樣的;;「表演;;」,感到陣陣噁心。
(網路圖片)
微信就換個歡迎界面的圖而已,有這麼嚴重嗎?如果是以前,可能我不會有這麼大的感覺,如果人民日報、新華社這些國家級媒體沒有報導,我也不會有這些擔憂。
但是聯繫現在整體的社會氛圍來看,你會發現這小小的換圖一件事,其實能看出很多。
現在是什麼社會氛圍?你可以看到《鏘鏘三人行》《見字如面》《今晚80後》《金星秀》《極限挑戰》等一大批文化類、言論類,甚至娛樂類節目都被停播;更不要說更早之前的一大批微博大V被禁言,我們早就已經忘了微博上有所謂大V的時代了吧?
一批一批的微信公眾號被封號;以及新出臺的政策,微信群主要為自己群內的發言負責,甚至有可能坐牢。這並不是嚇人,人民日報微信報導,已經有人因為在微信群裡發了一句;;「跟我加入ISIS;;」,而被判刑9個月。
有人說,這可能是特殊時間段下的特殊措施,但是別忘了,特殊時間段過去了,這些被銷掉的號也不會回來,所有實名制的網路渠道也不會退回到非實名制,微信群主為微信發言負責的規定也不會改。
那這些事情和微信換圖有什麼關係呢?沒有必然的聯繫,但是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人不能自由發聲,批評的意見越來越不能公開傳播;另一方面是,讚揚的聲音被不斷放大,並且成為唯一允許存在的聲音。
這時候,微信的換圖從效果上來說,就越看越像是一種媚俗的討好。
我只能說是從效果上來說,因為我不能從動機上來分析,揣測別人的動機是沒有意義的,你永遠不可能知道一個人、一個機構的動機,也無法對動機提出苛責。
但是從效果上來看,你很難想像,如果沒有氣象衛星的科研團隊、微信團隊、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這三方的配合,這次的換圖能實現,或者有以上所說的這兩種意義。
所以從實際效果上來說,它確實是加大了目前唯一允許存在的聲音,也就是讚揚的聲音。
這能說是微信的錯嗎?當然不能。
我有不少朋友在微信上班,也有朋友在人民日報工作。說實話,寫這篇東西,對我來說有不小壓力,我希望我的文章不會讓他們覺得受到冒犯,也不會給他們造成麻煩(幸虧以我的閱讀量來說,還不至於造成什麼麻煩)。
但是我可以很坦誠地說,我不認為他們每一個人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我也可以說他們是很好的人。
但是弔詭的地方就在這,和今天我們國家的很多問題一樣,當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你找不到任何一個你可以指責的人,你不能說這是哪一個具體的人的錯,但是不好的事情就是發生了。
當一個微信公眾號被銷號時,你不能指責執行這個命令的人,因為他的工作許可權只有執行上級的命令,他沒有反駁的餘地,不是他的意願要封號。
你也不能指責他的上級,因為他的上級也只是執行相關部門的指示而已,他需要保住自己的飯碗,在執行這項指示的同時,他可能還在自己許可權範圍內,保護了很多有價值的內容。
你也同樣不能指責相關部門裡,發出這條命令的人,因為他只是一個傳達信息者,這個指示根本不是他做出的,他只負責對接相關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並且監督他們是否做到了。
那他的這個命令從哪裡得來的呢?一級一級往上推,你總能找到一個寫下這條命令的人吧?
可以,但是你也同樣不能指責他,因為他只是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看到這些號違反了規定,所以只能要求停止他們,他並無惡意,甚至不認識這些號背後的作者。
那這些法律法規是誰制定的呢?是大家投票通過的呀,法律法規徵求社會意見的時候,也沒有人反對過呀。
你看到了嗎?當這架破壞的機器運作起來時,沒有哪一顆具體的螺絲釘可以被指責為凶手,但是也沒有哪一顆具體的螺絲釘是完全無辜的。
但是困境就在於,你如果加入這臺機器,你可以被免責,因為是機器在帶著你動,但是如果你選擇獨立於機器之外,你就有可能被機器所碾壓,而且你找不到一個你可以指責的人。
對於置身於機器中的大多數人來說,他們都不是心懷惡意的,甚至他們中還有很多很好的人。
那這樣說的話,我們能怪誰呢?怪只能怪看到微信換了個圖,就能做出無數聯想的我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