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7年7月22日訊】寧鄉縣政府說,2017年6月底至7月初寧鄉縣遭遇了60年以來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寧鄉縣民眾通過上街示威表達了另外的意見,這更是人禍。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焦點集中在黃材水庫上。
在中國,政府壟斷了數據,特別是關於災害的數據。迫於社會壓力,政府又不得不發表一些數據,但是為了掩蓋事實真相,在政府提供的數據中總有一些虛假數據。本文以2017年湖南省寧鄉洪水災害為例,通過分析,指出政府提供數據中的互相矛盾,揭露寧鄉洪水災害不是天災而是人禍的真相。
一、2017年湖南省寧鄉縣遭遇了60年以來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
2017年7月7日中國官媒新華社發表了記者劉良恆的報導稱,從2017年湖南省寧鄉縣防汛搶險救災情況通報會上獲悉,自6月22日以來,寧鄉發生了歷年同期歷時最長、範圍最廣、雨量最多、強度最大的強降雨,遭遇了寧鄉有水文、氣象記錄60年以來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全縣受災人口81.5萬,佔全縣人口的56%,經核實,因災死亡、意外落水溺亡、失聯人員共44人。
新華社的這篇報導對此次洪水災害做了明確定性:「為60年以來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在幾天之前,寧鄉縣文副縣長已經做過類似的結論,他說,這是當地遭遇百年難遇的洪災,但沒有死傷人員,是最大勝利。
可惜新華社並沒有報導,7月3日和4日寧鄉縣的民眾上街遊行示威,抗議當局沒有提前通知黃材水庫泄洪導致他們損失慘重。民眾指出,這是人禍。民眾的觀點與寧鄉縣文副縣長和新華社的定性截然不同。
那麼2017年湖南省寧鄉的洪水災害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焦點首先集中在黃材水庫泄洪上。
二、黃材水庫入庫流量每秒600立方米,平均泄洪量為每秒200立方米,最大泄洪流量為每秒400立方米,水庫水位從166.07米下降到164米以下?
針對外界對黃材水庫泄洪的質疑,湖南寧鄉縣縣長王雄文7日在長沙回應稱,黃材水庫泄洪是嚴格按照有關程序報上級有關部門批准執行的。
根據王雄文的介紹,黃材水庫泄洪時的最大流量為每秒400立方米,只佔溈江洪峰流量每秒6180立方米的6.4%。因此黃材水庫的泄洪導致下游城區大面積內澇、造成重大損失的說法是不成立的。言外之意,這不可能是人禍,而是天災。
又根據《三湘都市報》記者陳月紅7月1日報導,當天上午8時,黃材水庫水位已漲至166.07米,入庫流量每秒600立方米,出庫流量每秒50立方米。根據水庫庫區來水和近期氣象分析,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下達調度命令,要求黃材水庫從7月1日7時起,水庫逐步按日均每秒200立方米流量泄洪,將庫水位控制在164米以下,相應庫容控制在1.12億立方米以內;並在泄洪前向下游鄉鎮發布泄洪預警通知,確保水庫下游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把上述報導的數據集中在一起,可以看到一幅自相矛盾的圖像:
第一,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求黃材水庫從7月1日7時起泄洪,目的是降低黃材水庫的水位,從166.07米降到164米以下;
第二,黃材水庫入庫流量為每秒600立方米,平均泄洪量為每秒200立方米,最大泄洪流量為每秒400立方米。
不知道是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領導的腦筋出了問題,還是王雄文縣長的思維出了障礙,要使黃材水庫的水位從166.07米下降到164米以下,水庫泄洪流量必須大於入庫流量,大於每秒600立方米。如果黃材水庫的泄洪平均流量真如王雄文縣長所說的平均每秒200立方米,最大每秒400立方米,黃材水庫的水位只會繼續上升,而絕不可能從166.07米降到164米以下。
所以說,王雄文縣長提供的黃材水庫泄洪時的平均流量每秒200立方米和最大流量為每秒400立方米都是虛假信息,王雄文縣長得出的結論,泄洪時最大流量只佔溈江洪峰流量每秒6180立方米的6.4%,不是黃材水庫泄洪導致下游城區大面積內澇、造成重大損失,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三、2017年黃材水庫入庫流量每秒600立方米,壩址處1969年8月的最大洪水流量為每秒2100立方米,今年的洪水可能是60年以來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嗎?
黃材水庫位於溈水上游,水庫匯流面積240.8平方公里。溈水為湘江的支流,而湘江又是長江的支流。溈水發源於溈山。有南北兩源,兩源於匯合黃材水庫。
大壩設計的一個最重要數據就是壩址處的最大洪水流量。歷史調查最大洪水流量為1938年發生的每秒1080立方米。大壩建成之後,1969年8月的最大洪水流量為每秒2100立方米。這個最大洪水流量是歷史調查最大洪水流量的將近兩倍。這在大壩設計中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基礎數據不準確。所以黃材水庫必須在1969年8月之後對大壩進行改建,擴大出庫流量的能力,不能小於每秒2100立方米。
目前得到的2017年的黃材水庫的入庫流量只有一個數據,就是每秒600立方米。每秒600立方米,還不到1969年8月的最大洪水流量每秒2100立方米的三分之一。如果2017年的黃材水庫的最大入庫流量每秒600立方米是真實的話,2017年溈水上游並沒有什麼大洪水。
四、黃材水庫防洪庫容1.49億立方米?
黃材水庫的總庫容1.53億立方米,為大型水庫,中國一共只有約700座大型水庫。溈水在壩址處的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83億立方米,總庫容與多年平均徑流量之比為0.83,水庫調控水流能力大,為多年調節水庫,在中國約700座大型水庫中的調控能力算大的,三峽工程的這個比例只有0.08。
黃材水庫的死水位151.07米,相應死庫容0.24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66米,興利庫容1.26億立方米;按100年一遇設計,設計洪水位167.08米,相應防洪庫容1.49億立方米;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168.69米,水庫總庫容1.53億立方米。
根據上述的技術數據,黃材水庫的防洪效益應該相當大。但是在2017年洪水過程,人們沒有看到黃材水庫1.49億立方米防洪庫容發揮了防洪效益。這是為什麼呢?黃材水庫總庫容1.53億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1.26億立方米,防洪庫容1.49億立方米。興利庫容是死水位151.07米到正常蓄水位166米之間的空間,1.26億立方米;防洪庫容是死水位151.07米到設計洪水位167.08米之間的空間,1.49億立方米。兩者之和大大超過了總庫容1.53億立方米。興利庫容和防洪庫容兩者中的絕大部分庫容是重複計算的。這種重複計算就誇大了黃材水庫的防洪效益。三峽工程的防洪庫容計算也是如此。
黃材水庫的目標是灌溉、發電、防洪、養殖等。灌溉和發電與防洪的目標是矛盾的。要讓黃材水庫有1.49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當洪水來時,攔蓄洪水,減小下游的洪峰流量,其前提是,黃材水庫的水位只能控制在151.07米,這時水庫中基本沒有水。如果黃材水庫中基本沒有水,又拿什麼來灌溉、發電?
洪水災害後,黃材水庫副局長解釋說,黃材水庫關係著寧鄉地區30萬畝農田的灌溉,水庫水位未達到164米的汛限水位前不能泄洪,更不能排空水庫。而6月30日8時,水庫水位僅有162米。所以仍然採取繼續蓄水的措施。7月1日8時,黃材水庫水位已漲至166.07米,接到上級命令,就採取了截然相反的措施,開始泄洪。
黃材水庫有防洪庫容1.49億立方米,能防百年一遇的洪水,在2017年的洪水過程中,就是一個騙人的謊話。黃材水庫真正的防洪庫容不是水位151.07米到設計洪水位167.08米之間的空間,不是1.49億立方米,而是汛限水位164米到設計洪水位167.08米之間的空間,只有0.25億立方米。而在2017年,這0.25億立方米防洪庫容也因為調度出錯而不能供防洪使用。
五、寧鄉縣溈水河道的行洪能力為每秒3500立方米,而1969年溈水的洪峰流量為每秒5160立方米
前面談到,黃材水庫壩址處的最大洪水流量為每秒2100立方米,發生在1969年8月。這一年溈水寧鄉站還監測到了歷史最大洪峰流量每秒5160立方米。
到了2017年,寧鄉縣縣長說,溈水河道的行洪能力只有每秒3500立方米。這就是問題的關鍵。寧鄉縣縣委和縣政府在1969年到2017年的48年漫長的時間中,在防洪規劃和水利工程建設上到底做了什麼?溈水河道的行洪能力應該能保證歷史最大洪峰流量的順利通過,這是最起碼的要求。如果在工程上再加上百分之二十的保險係數,則是比較週全的考量。但是,這48年間,不但沒有給水以更大的空間,給洪水以更大的出路,而是進一步緊縮河床,向河流索取土地。溈水河在自然狀態下,河床的平均寬度為180米,經過河道改造,城鎮建設佔用了大量的河道,目前河床的平均寬度不足100米,下游處河道的某些河段只有30米寬,這就大大限制了溈水河道的行洪能力,抬高了洪水位。2017年的洪水災難正是對人類錯誤行為的懲罰。
六、溈水超警戒水位時間為7月1日14時至7月2日9時,只持續了19個小時
根據王雄文縣長的資料,2017年溈水寧鄉站監測到了新的歷史最大洪峰流量每秒6180立方米。該流量比1969年的最大流量每秒5160立方米多出每秒1020立方米,出現的時間是7月1日23時12分。此時寧鄉站也出現2017年的最高洪水位44.45米,這個水位僅比1998年的最高洪水位44.22米高出0.23米。
這裡,這個最高洪水位44.45米並不支持最大洪峰流量每秒6180立方米這個數據。如果溈水寧鄉站最大洪峰流量每秒6180立方米這個數據為真的話,這是湖南自然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指標。湘江一共有21條一級支流,溈水只是其中一條小支流。湘江平均年徑流量722億立方米,溈水為1.83億立方米。湘江的歷史最大洪峰流量每秒20800立方米,而如今溈水的最大洪峰流量高達每秒6180立方米,接近湘江的最大洪峰流量的三分之一,情況十分可怕。湘江的歷史最大洪峰流量不可能再是每秒20800立方米,湘江流域的所有水利工程必須重新改建。
其實2017年溈水超警戒水位的時間並不長,只有19個小時,從7月1日14時至7月2日9時。之後洪水就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而這段時間,正好是黃材水庫等諸多水庫、塘堰執行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緊急泄洪命令的結果,而且黃材水庫的泄洪量不可是報導的每秒200立方米或者每秒400立方米,而是比這大很多的流量。可見此次洪水總量並不大,而是在指揮調度出現了嚴重錯誤,將洪水趕到一個短時間段內。
中國有近十萬座大壩水庫,大壩水庫的管理有不同的模式。黃材水庫是大型水庫,管理模式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換句話說,黃材水庫管理局所有員工的工資、獎金和社會保險都來自黃材水庫工程的經濟利益,來自灌溉、發電、養殖和旅遊。在非洪水期,水庫水位的調度由水庫管理局決定;在洪水期,水庫水位的調度,則歸上級防汛抗旱指揮部。
2017年7月1日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全面啟動防汛二級應急響應,從這一時刻起,黃材水庫的水位調度權力歸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在這時刻之前,水位調度權力歸黃材水庫管理局。所以在7月1日之前,黃材水庫管理局是利用水庫盡量多地蓄水,多蓄水可以保證今後多供水多發電。作為自收自支的黃材水庫管理局,這是理所當然的決定,蓄水位不到汛限水位164米以下是不會泄流的,到7月1日上午8時已經蓄水至166.07米,距離設計洪水位167.08米只剩1.01米。儘管湖南省已經經歷了三個多星期的降雨,儘管省內已經有600多座水庫出現了溢流,但是黃材水庫管理局為了自身的利益還是堅持蓄水,這就為後續的洪水災害留下了隱患。根本問題是水庫管理制度所決定的。
七、黃材水庫的緊急泄洪
從2017年7月1日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全面啟動防汛二級應急響應這一刻起,黃材水庫的水位管理權不再歸水庫管理局,而是歸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立即下達調度命令,要求黃材水庫從7月1日7時起泄洪,將庫水位下降到164米以下。在同一時間,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也向管轄範圍內的所有水庫、塘堰發布了類似的泄洪命令。
黃材水庫的設計是按2000年一遇校核的,校核洪水位168.69米。從理論上說,黃材水庫的水位可以蓄到168.69米,沒有問題,黃材水庫還有2.62米的蓄水空間。但是為什麼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求黃材水庫緊急泄洪呢?
7月1日上午8時黃材水庫水位166.07米,距離設計洪水位167.08米還剩1.01米。之後繼續上升至166.3米(泄洪道閘門門頂高度),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認為黃材水庫到了不得不泄洪的時刻,否則大壩可能被衝垮,將給寧鄉甚至長沙望城帶來更為嚴重的危害。兩天前,湖南省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在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會議上明確指出,要確保山塘水庫尾礦庫安全,要確保不垮一堤、一庫、一塘。所以他們根本不敢將水位抬高到理論上的許可值168.69米。所以,黃材水庫能防百年一遇甚至能防2000年一遇的洪水,永遠只是一個理論值。但是湘江流域的防洪規劃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理論值上。
命令黃材水庫緊急泄洪的道理很簡單,黃材水庫是一個風險很高的水庫。
黃材水庫修建於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是大躍進時代的產物,使用壽命已經超過五十多年,就像一個人一樣,步入風燭殘年,而且是多病的風燭殘年。
1975年河南省板橋水庫等共62座水庫潰壩,造成24萬人死亡。之後水利部進行了第一次全國大壩水庫的安全檢查,黃材水庫即被定為病險水庫,被列為「七五」期間進行加固的43座重點病險水庫之一。1990年除險加固工程完成。
十年之後,2000年黃材水庫再次被定為病險水庫,2002年5月通過國家計委、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批准實施除險加固。2004年4月8日除險加固工程完工。
經過兩次的除險加固工程,黃材水庫的「病險」只是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從根子上來說,還是一個病危大壩水庫。像黃材水庫這樣的病危大壩水庫,在中國有超過四萬座,這是四萬多顆隨時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這也是為什麼,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要把汛期的水庫水位的調控權全部收上去的原因。
如果黃材水庫發生潰壩,後果不堪設想,將給寧鄉和長沙望城帶來十分嚴重的後果。所以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命令黃材水庫緊急泄洪,降低黃材水庫的水位,降低潰壩的風險。
這又回到文章的開始,7月1日上午8時,黃材水庫入庫流量每秒為600立方米,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命令黃材水庫緊急泄洪,水庫水位要從166.07米下降到164米以下。王雄文縣長說,黃材水庫平均泄洪量為每秒200立方米,最大泄洪流量為每秒400立方米。讓讀者思考的問題是:黃材水庫如何通過緊急泄洪,水庫水位下降到164米以下的?
八、水庫泄洪的預警時間
最後談談水庫泄洪的預警時間。
2016年在邢臺洪水災害之後的第五天,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主持召開會議並指出:暴雨洪水來臨前、水庫泄洪前和蓄滯洪區運用前要及時發布預警,留足轉移避險時間,做到覆蓋到村、落實到人,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但沒有具體說,預警時間是多少。
1998年長江抗洪期間朱鎔基總理引用溫家寶副總理的一句話,扒堤使用蓄滯洪區要提前48小時發布預警,好讓居民安全轉移,並說這是中央政治局的意見。
2017年寧鄉洪水期間,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求黃材水庫從7月1日7時起泄洪,而啟動防汛二級應急響應的時間也是7月1日,所以最長的預警時間不會超過7小時。黃材水庫管理局將泄洪命令電話通知水庫下游政府的時間是7月1日4時,預警時間不超過3小時。
這與陳雷所要求的留足轉移避險時間,做到覆蓋到村、落實到人,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相差很遠。這與中央政府的預警時間48小時相差更遠。
自從1949年以來。就把建設水庫大壩作為防洪抗旱的最主要技術措施,期望能把洪水攔蓄在水庫中,一來減少下游的洪水流量,提高下游地區的防洪標準,二來可以將攔蓄的洪水供旱季用,達到抗旱的效果。但是在運用實踐中,水庫非但沒有攔蓄洪水,沒有減少下游的洪水流量,而是常常採用緊急泄洪的措施,人為增加下游的洪水流量,增大洪水災害。
黃材水庫在2017年洪水過程中的作用,就是加大了洪水災害,這是人禍,而不是天災。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華啟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