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16本國學經典 載中華傳統智慧(圖)

 2017-05-28 0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16本國學經典載中華傳統智慧
中華傳統文化精品,芬芳如花,細品似茶。(圖片來源:pixabay )

1、《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中國傳統開蒙教育書籍的首選。

明代呂坤說:「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讀《百家姓》以便日用,讀《千字文》以明義理。」

「三百千」言辭簡練,含義豐富,朗朗上口,便於誦讀,將早期的識字教育與中國的歷史文化,以及人格修養的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千家詩》

《千家詩》是明清時流行的帶有啟蒙性質的格律詩選本,大體上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編排詩作,所選的詩基本上是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全書雖然只選了226首詩,卻包括了120多位作者,上至皇帝、宰相、官宦、名人學士,下至僧人、牧童、無名氏,甚至還有少量女子的作品。

所選作品的題材也很廣泛,寫景狀物,詠物言志;贈友送別,弔古傷今;題畫詠史,應酬唱和等等,基本上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3、《聲律啟蒙笠翁對韻》

包括《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從古至今,兩書都是訓練兒童作詩對句、掌握聲韻格律的最佳啟蒙讀物。

《聲律啟蒙》作者是清代車萬育。全書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可以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

《笠翁對韻》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李漁,「笠翁」是李漁的號,書的編排方式和《聲律啟蒙》相同。

4、《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南宋朱熹從《禮記》中抽出《大學》《中庸》兩篇文章,與《論語》《孟子》合輯為「四書」。

朱熹說:「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四書」蘊含了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記載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在中國思想史上有深遠的影響,在二十一世紀讀來,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啟迪價值,堪稱為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精華。

5、《史記》

《史記》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誌》合稱「前四史」,由西漢司馬遷撰寫,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全書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6、《荀子》

《荀子》是荀子的著作,現存三十二篇,內容十分豐富,博大精深,是先秦學術思想成果總結性的著作。

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時人尊稱他「荀卿」,西漢時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

荀子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同樣作為戰國儒家的代表,荀子和孟子有很多不同,比如主張「性惡論」,和孟子的「性善論」相對;又主張「隆禮重法」,所以他的弟子韓非、李斯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7、《道德經》

《道德經》又稱《老子》、《五千言》,相傳春秋時老子避禍出函谷關,應關令尹喜之邀,留下的五千言文字。《道德經》《周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著作。

《道德經》玄奧精深,義理博大,堪稱哲學第一書,以道法自然為核心,闡述自然無為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對立轉化的樸素辯證觀點。

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

8、《莊子》

《莊子》又名《南華經》,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

《莊子》文章極其優美,思想自由馳騁,說理生動有趣而且透徹,是道家學說的典範之作。

後人《莊子》影響的,可以開出很長的名單,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論,就有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辛棄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見其影響之大。

9、《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稱「詩」或「詩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三百零五首,以及六首只存篇名而無詩文的「笙詩」。

《詩經》按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表達手法為「賦」「比」「興」。

孔子高度評價《詩經》:「不學《詩》,無以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被譽為上古社會的百科全書。

10、《周易》

《周易》也稱《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典籍之一,被儒家尊為「六經之首」,玄學、道教奉為「三玄」之一。

《周易》有《經》《傳》兩部分,《經》包括六十四卦符和卦、爻辭;《傳》包括《系辭》《文言》《彖》《像》《說卦》《序卦》《雜卦》,又稱「十翼」。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周易》涵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也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11、《禮記》

《禮記》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據傳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與《詩經》《尚書》《周易》《春秋》並稱為「儒家五經」,與《周禮》《儀禮》合稱「三禮」。

幾千年來,對中華民族意識形態影響最大的書是儒家的書。從所起作用的大小來估計,《禮記》僅次於《論語》,比肩於《孟子》,而遠遠超過《荀子》。

12、《唐詩三百首》

唐代詩歌繁榮,成就最高,清代康熙年間編訂的《全唐詩》,收錄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普通人難以全讀。

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只收錄詩三百一十首,成為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唐詩普及讀本。當今它依然是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題目據說脫胎於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也有的說取自「詩三百」。

唐詩與宋詞、元曲並稱,題材寬泛,眾體兼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13、《宋詞三百首》

《宋詞三百首》為清代朱孝臧所編選。

宋詞是繼唐詩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作「詞名」,依調填詞叫「依聲」。根據詞作內容與情感表達的不同,詞的創作被後人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

宋詞以其完美的藝術形式與唐詩、元曲相互輝映,同為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三株奇葩,直到今天仍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許多名篇名句家喻戶曉,膾炙人口。

14、《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為民國盧前、任訥編選。

元曲,是一種與唐詩、宋詞三足鼎立的文學體式,包含散曲和雜劇兩大類,其中散曲又分為小令和套數兩種。元曲的產生和宋詞一樣起於民間,後經樂師、文人之手而形成嚴密的格律定式。

元曲作為元代文學的主流,題材豐富多樣,視野寬廣,反映的生活鮮明生動,人物形象飽滿感人,是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的一大寶貴遺產。

15、《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由清人吳乘權、吳調侯叔侄倆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編選定稿,次年刊刻印刷。二吳長期設館授徒,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

《古文觀止》所選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體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面貌,皆為語言精煉、短小精悍、便於傳誦的佳作。

《古文觀止》幾百年來流傳極廣,影響極大,在諸多古文選本中獨樹一幟。魯迅認為它和《昭明文選》一樣,「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的不可輕視」。

16、《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的作者是南北朝時期的學者顏之推,全書七卷二十篇,開後世「家訓」先河,被譽為「古今家訓之祖」,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

《顏氏家訓》不僅在家庭倫理、道德修養方面對我們有重要的借鑒作用,而且對研究南北朝歷史、文化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同時作者在亂世中所表現出的明哲態度,深深啟迪著後人。

(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和立場)

責任編輯: 李曉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