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4月22日訊】4月17日上午,中國國內最引人注目的財經新聞是: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季度的GDP,同比漲幅達到了出人意料的6.9%,創下了2015年3季度以來的新高。
經濟增速為什麼突然「抬頭」,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經濟的調整期已經結束?答案是:並非如此。
一季度經濟的好成績,是三大因素構成的:
第一,房地產繼續火爆,開發投資增速達到9.1%,創下了2015年3季度的新高,也創下了這一輪房地產政策牛市的新高。可以說,房地產走了一個「秋老虎」行情。
第二,大基建+PPP開始發力。
第三,「去產能」帶來國有企業利潤的大幅上升。
當然,這裡面還有對外貿易的功勞。雖然最近一個季度人民幣匯率平穩,但去年的顯著貶值,給出口企業帶來了紅利。
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經濟見底反彈?當然也不是。
房地產無法持續,這種以價格飆升帶來的恐慌性購房,透支了大中城市居民未來的消費能力,其實負面作用非常大,用「帶血的GDP」來形容都不為過。這種玩法,偶爾用來救命是可以的,成為常態是不行的。所以,房地產必須入冬。
「去產能」帶來的「傻大笨粗」(鋼鐵、煤炭等)大漲價,能繼續玩下去嗎?當然也不可以。支撐6.9%增速的三大力量裡,至少兩大力量要弱化了。所以,下半年經濟仍然會有下行壓力。但有一季度的「底子」在,全面完成任務應該打出了提前量。
6.9%的增速,意味著國家更有底氣「適當收緊貨幣」。
但恰恰是在此時,央行卻突然放水了!
央行開展4955億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6個月1280億元,1年期3675億元,利率與上次持平。換句話說,央行今年給市場注入了4955億元的中期資金,如果按照4.5左右的貨幣乘數,將增加M2大約2.25萬億。
值得注意的是,此刻沒有MLF到期,只有200億的逆回購到期。所以央行的淨投放資金量是4755億元。而在上週五,也出現了淨投放。
在此之前,央行曾連續10多天回籠資金,造成了市場資金的緊張。
央行為什麼突然「放水」?覺得跟今天股市開盤暴跌有很大關係。
A股近期面臨多重利空:
首先,是央行不斷收緊資金,上週五公布的3月份M2增速已經跌到了10.6%,市場資金緊張;
其次,央行、銀監會、保監會等在全面加強監管,這對資金面也構成不利影響;
第三是證監會那邊也屢放狠話,並加強了對短期炒作的市場監管。
之前分析過,近期無論是港股還是A股,都出現了個股閃崩的現象,幾乎每天都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4月12日發生的中國平安、興業銀行A股暴跌事件,最後查明是中信建投證券下屬的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多個專戶產品賣出導致。上交所目前已啟動了對所涉賬戶的限制交易程序,限制期限擬為一個月。
其實近期A股裡「閃崩事件」幾乎每天都在發生,但很多隻涉及小盤股,所以不太引人注目。比如:
4月11日:上午10點40分左右,健盛集團、朗源股份、皖新傳媒、超訊通信、龍溪股份、秀強股份等6只股票突然集體「閃崩」跌停。
4月12日:下午2點36分左右,中國平安、興業銀行兩隻金融權重股上演極速下跌,被上交所及時制止。
4月13日:早盤時間,邦訊技術、印紀傳媒、漫步者、神開股份在幾分鐘甚至1分鐘內被砸至跌停。
4月17日:南洋股份、迪威視訊等股價閃崩。
這些閃崩的個股,在崩潰之前並沒有出現連續漲停,往往是陰跌走勢,然後突然跳水。究其原因,部分跟公司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有關,但很多跟持股人、機構的財務狀況有關。一般來說,是資金鏈出現了問題,需要斬倉應對。
而這種現象的頻頻出現,跟貨幣收緊的大環境有關。事實上,在遼寧、山東等地,已經出現了較為集中的債務危機。這種危機,正在迅速向A股傳遞。
而A股,由於部分企業估值偏高、泡沫太大,在擴容提速的情況下,本身就有較大調整壓力。為什麼上交所對中國平安、興業銀行股價暴跌這樣重視,就是怕引發連鎖反應,造成市場大跌。
由於一季度經濟不錯,再加上中美貿易戰危機化解,所以高層有了更大的底氣,去防範金融風險、抑制資產泡沫。在這種背景下,未來A股的閃崩事件將不斷增加,尤其是創業板、中小板,頻率會非常高,因為這兩個板塊泡沫最大。
近期中國的創業板指數走勢圖。(網路圖片)
上圖是創業板指數走勢,可以看出跟上證A股綜指、深證A股成指都有很大不同。創業板指的走勢,跟很多閃崩個股在崩潰之前的走勢很像,這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央行突然放水,其實就是為了緩解一下資金偏緊的壓力,安撫一下市場。但整體而言,收緊貨幣、加強監管是大方向,再加上擴容提速,這三個利空將在今年長期困擾A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校對:文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