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房價居高不下是一種時滯,有點像美國當年次貸膨脹。(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4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3月至今,中國大陸樓市迎來密集的調控政策,但購房大戶正拋售房產,而且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也束之高閣。專家認為,房價居高不下是一種時滯,有點像美國當年次貸膨脹。
4月初,北京再次出臺政策,明確未來五年全市計畫供應住宅用地6000公頃,年均1200公頃,保障150萬套住房建設需求,其中自住型商品房將供地1020公頃,擬建25萬套自住房。
另一方面,相關報導顯示,北京市住建委已對新入市的期房改成現房銷售進行限價,每平米單價不得超過8萬元;另外,未來自住房將只針對無房家庭銷售,且不允許三年內有房屋轉出記錄的家庭申購。
加大保障房供應、新房限價、嚴格控制投機性購房等一系列政策傳遞出的信息是:通過降低購房槓桿比例大幅度限制投機性購房。
去年以來,中國大陸一線城市和眾多熱點城市房價出現了大幅上漲,並引發恐慌搶購行情。這其中反映的是百姓對貨幣潛在購買力下降的共識,還有對資產保值增值的迫切需求。
以北京為例,北京樓市近年來只漲不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包括醫療、教育、金融、行政等資源過度集聚於中心城區,由中心城區逐步向外發散。根據發達國家經驗,大城市周圍以產業為依托規劃好重點衛星城的發展不僅可以解決大城市病,還能有效帶動區域經濟。但事實情況卻是在規劃缺位和官本位主義影響下,北京周圍如平谷、懷柔、延慶、門頭溝等區縣經濟長期處於相對落後的水平,城鎮化進程還有較大空間,並沒有發揮好產業與人口疏解的作用。
2017年以來,隨著金融去槓桿的深化,中國央行已開始減少貨幣淨投放量並上調MLF、SLF利率,表現為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有了顯著提升,這顯著增加了銀行成本。
並且,在購房成本上升、人口增速放緩與購買力增速放緩的前提下,樓市上漲的原動力正在不斷耗盡。
此輪房地產去庫存成功為地方政府解套,居民加槓桿換房與地方政府去槓桿,加上地方債務置換,地方政府巨大的債務負擔短期束之高閣,未來類似於房地產稅等財產稅預計出臺日期已逐漸臨近,將更加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
中國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由於經濟活動存在上下游之間、內外部之間的傳導過程,故出現「時滯」現象。此外,由於傳導速度有快有慢,使得「時滯」也有長有短。正是由於經濟活動的這種「時滯」,這使得人們時常被表象迷惑,甚至導致決策失誤。
2016年一季度信貸規模達到4.6萬億元,超過2009年為應對次貸危機時的投放規模。因此,儘管經濟出現了轉好的兆頭,但由於時滯的存在,導致了政策上的過度刺激。
李迅雷表示,當下相信房價不會跌的人應該佔大多數。從統計規律看,在判斷市場趨勢時,大多數人的一致預期總是錯的。2005年,就連保守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向國會作證時,也罕見地表示「美國尚未出現全國性房地產泡沫」。
不幸的是,2006年美國房價出現了下跌勢頭,2007年8月起次貸危機席捲美國、歐盟及日本的金融市場。人們總是習慣為現狀找理由,我們如今也是如此,認為中國特色的房地產市場儘管存在泡沫,但房價絕不會下跌,因為土地是受管制的,即供給有限,國家有調控能力。這與2005年的時候,美國人民對「美國特色」房地產市場不會下跌的認識不是有著驚人的相似嗎?
若2017年及今後幾年中國房價繼續上漲,則房地產政策還將繼續收緊,這樣對峙下去,意味著房價泡沫會越吹越大,一旦破裂,對經濟的殺傷力肯定更大,就好比過去只需在三米跳板跳水,今後將不得不在十米跳台上往下跳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