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社會」真的像我們的教科書寫得那樣嗎?(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3月4日訊】前些天在凱迪網上溜躂,《凱迪視窗》裡的一個標題頗搶眼頗吸睛,嚇了我真正的一大跳,那標題叫《[轉帖]再訪湘西,遇見舊社會的味道》。設若不看內容只看標題,還真為作者捏一把汗,舊社會是啥味道?
這個標題之下其實說的是湖南湘西某地一個菜市場裡一個賣發糕的攤位,恰巧攤位旁邊有一立柱,攤主在立柱上掛著一塊寫有「吃傳統發糕,舊社會的味道」簡陋破紙牌子,圖片中一個大媽級的攤主正在賣貨。看情形這塊廣告牌半新不舊有些時日了,它的存在似乎也並未引起「革命群眾」和市場管理部門的特別關注或警覺或不滿,因而才得以堂而皇之地掛在那兒招搖。這要是換個時空這還了得?好乖乖,竟敢公開懷念宣傳舊社會的味道?現在的人太膽大了,啥都敢「胡說」、「亂寫」、敢說,虧來是趕上了讓你「胡說」的好年頭,如若放到50年前,不說造反派,就是眼睛雪亮的革命群眾也饒不了你,告發是必不可少,立馬給你安一頂現行反革命的帽子扭送公安機關的可能性大於90%,叫你吃不完兜著走,叫你一輩子長記性!
若按幼兒看圖說話的方法,看那塊廣告牌的意思是否可理解為攤主賣的發糕就是舊社會發糕的味道,所謂「傳統」味道不走樣吧?潛台詞是說現在的發糕不及舊社會的正宗,沒有舊社會的味道好。筆者此言絕非給那個大媽攤主上綱上線亂扣政治帽子,只是分析那句廣告詞的內容內涵而已。
攤主何以非要以新舊兩個社會來比較發糕味道的優劣呢?與其說是比較發糕的味道,不如說是比較發糕的質量。為什麼要說「舊社會的味道」?言下之意無非是說就發糕而言是今不如昔。這,怕是廣告牌的根本用意所在吧。
既然是新舊比較,索性就掰扯一下攤主為什麼要拿舊社會發糕的味道做廣告語。
實話實說,筆者五零後生人,甭說舊社會的發糕,就是舊社會長啥樣也沒見過。湘西的發糕不說舊社會的,就是新社會的也沒嘗過,至今不知其是何等滋味,根本沒有發言權,更沒有說三道四的資格。但有一點,對舊社會私人如何做買賣聽長輩人不止一次說過,在影視作品中也算間接地多少略知一二吧。前30多年,鄰居80多歲老太太買了參假的香油,說解放前的油坊它絕對不敢這麼弄,一次砸了牌子傳出去以後就沒人再買他家的油了。
電視劇《喬家大院》裡喬家在包頭的復子號分店通順店,在胡麻油裡摻入上年陳棉籽油引發顧客極為不滿,大東家喬致庸是這麼處理的:說馬上寫告示連夜貼遍包頭城,說復字號的分店通順店作假了,在胡麻油裡摻進了棉籽油,現以每斤一文的價格賣給人做燈油;凡賣過假油的全額退銀子並低價賣給沒有摻假的胡麻油……喬致庸說「顧客就是咱們商家的衣食父母」,事後,開銷了那個通順店的掌櫃。電視劇《大宅門》中白家新一代掌門人白景琦白七爺,知悉其子白敬業在製藥時私改配方減少貴重藥品份量的缺德事,叫來全京城藥行掌門人,在睽睽眾目之下一把火燒掉了7萬多塊錢的假藥(該劇中說,彼時1袋白面8毛錢)。喬致庸、白景琦這麼做為了什麼?說他們完全是為了消費者有點高大上了,愚以為,就是為了「信譽」和「牌子」。表面上是為了商業誠信他們老號的信譽,主要還是為了他們幾輩人苦心經營並在民眾中豎起的口碑不倒。
因而說,那時的商家苦吧苦夜經過一代人或幾代人豎起的牌子,消費者心中的信譽來之極為不易和艱難,誠信融入和貫通其中,生產銷售產品當說嚴格按照工藝配方要求,不敢偷工減料摻假使假,一旦有意假冒偽劣,幾十年上百年的生意極可能瞬間覆滅。所以說,那時的東西貨真價實的佔絕大多數。可能還有一層因素,那時的人還沒有進化發展到今天這樣聰明絕頂程度,至少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之類的「高科技」產品還沒有問世,想弄什麼地溝油、「一滴香」、瘦肉精之類的也沒戲,人的膽子也沒有今天這麼大,人心還沒有這麼黑,人的良心底線輕易還不敢突破。彼時的東西不論品級高下,起碼是真材實料製成的,商家不敢有害人之心,它吃不傷、吃不殘、吃不死人。
彼時商家的信譽和牌子是命根子,一旦牌子倒了生意也就黃了。之所以有至今仍仍然傳承下來的的北京烤鴨、天津狗不理包子等等等等中華名吃名店,恐怕皆緣於此吧。湘西這個攤主所宣稱的「舊社會的味道」可能也是基於此吧?
其實,湘西攤主所宣稱的舊社會的味道並非僅僅是那一種獨有的味道,而是一種商家的誠信寓於其中,是一種不摻假不使假的優良傳統和生意人的理應具備的本分,是弘揚那種優良傳統的昭示。消費者抑或說顧客為什麼要買她的發糕,不外乎是相信她的發糕繼承和保持傳統工藝和原汁原味。相信有人吃過勢必會二次甚至數次再買她家的發糕。
今天一些商家弄出來的是什麼味,這個不用再舉例了。前幾年有網上文章曾一一列舉問題食品,從毒油條、毒荳芽、毒韭菜……到紅心鴨蛋、三鹿奶粉、藥養魚蝦,居然列出近百種,以至於形成自家產的絕對不吃,全社會各行各業間互害的可怕局面。是今天的人沒有過去人聰明和智慧嗎?是今天生產工具設備沒有過去先進嗎?是傳承中那些原有的工藝配方全都遺失了嗎?答案都是否定的。客觀說,是一些人為了錢心變了心黑了,為了錢什麼樣缺德喪良心的事兒全能做出來。這些人,不但缺德,根本缺的就是良心,甚至是良知。為了眼前利益不惜讓祖宗背上罵名,甚至謀財害命的罪惡事兒也能幹出來。當今社會裏,尋找一個原汁原味的吃食還真的不大容易。說這話不是打擊一大片,或一竿子把一船的人都打下水裡,讀者仔細琢磨品味一下每天入口的東西自有答案。
舊社會的味道,非常簡單並不難尋,只需誠心而為照規矩辦事就行,技術上並非高不可攀,但履行這樣嚴格的工藝頗費事,耗時多、成本高,直接影響商家收益和賺錢多寡。哪種方式來錢快,商家比消費者精明,不用誰教無師自通。也正是這樣,才釀成今日「舊社會的味道」稀缺這樣的尷尬現狀。人心若放在中央,若把賣給別人的東西當成自家用,那個舊社會的味道不請自到。所有商家倘若皆如此,湘西那個賣發糕的攤主還用挂那塊紙牌子嗎?
當今中國缺的東西很多,也有人列出一串子這樣那樣的精神要發揚,以愚之見,先把誠信和契約精神落到實處再說別的不遲,沒有這個談其他的都過早,這是一個社會穩定和發展的根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