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是在馬背上得天下的。(圖片來源:Pixabay)
清朝時武科舉鼎盛時期,也是衰亡時期。清朝沿用明朝的制度採用文武並重的辦法。滿清是在馬背上得天下的,崇尚武功根深蒂固。另外,從入關建立大清國,內外戰事不斷,武官戰將的補充、內外戰爭的需要使朝廷不能不重視武備;而籠絡漢族人中「武可拜將」的傑出人才也是維護一統的需要。順治三年(1646年)朝廷同時開始文科和武科考試,武科與文科一樣,分為童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四級。
一、童試,在縣、府進行,考中者為武秀才。
二、鄉試,在省城進行,考中者為武舉人。
三、會試,在京城進行,考中者為武進士。
四、殿試,會試後已取得武進士資格者,再通過殿試(也稱廷試)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稱為「三甲」。一甲是前三名,頭名是武狀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
清代武科考試的最高等級殿試,皇帝會親自或者拍重臣前往監視,前三甲一般都可以得等到一定的武職功名。
每年十月初,武舉們就要去兵部考策論。然後皇帝在紫光閣檢閱武舉們的騎射及步射,一場試馬上箭法,馳馬三趟,發箭九枝,三箭中靶為合格,達不到三箭者不准參加二場。二場考步射、技勇。步射九發三中為合格。
接著,在御劍亭檢閱武舉們考試弓刀石。一共三項。頭項拉硬弓,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三號,另備有十二力以上的出號弓。應試者弓號自選,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滿為準。
二項舞大刀,刀分一百二十斤、一百斤、八十斤三號,試刀者應先成左右闖刀過頂、前後胸舞花等動作。刀號自選,一次完成為準。
第三項是拿石蒂子,即專為考試而備的石塊,長方型,兩邊各有可以用手指頭摳住的地方,但並不深。也分為三號,頭號三百斤,二號二百五十斤,三號二百斤。
最後,兵部把所有中試的武舉名單送給皇帝檢查,由皇帝欽點名次,恩賞功名。自然狀元是出盡了風頭的,登第後的三天內,可以披紅挂彩,上街誇官,真所謂春風得意、風光十足了。
責任編輯: 飄蓬徜徉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