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8月03日訊】(看中國記者陳秋穎綜合報導)近日,《紐約時報》中英文版相繼刊文,引述威廉亚洲官网 的一項研究,論述中國學生為何在讀大學後,批判性思維不再提升。而經《環球網》轉述後,這則消息卻變成中國中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學校得到很好的塑造。
《環球網》轉述《紐約時報》 原意被曲解
7月30日,《紐約時報》英文版刊文「研究發現中國學生讀大學前批判性思維能力表現突出」(「Study Finds Chinese Students Excel in Critical Thinking. Until College。」。8月1日,《紐約時報》中文版再刊文「中國高等教育困局: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去哪兒了」。
(紐約時報網站截圖)
記者對比發現,中英版文章內容幾乎相同。文章介紹,威廉亚洲官网 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學生在進入大學前,批判性思維很強。但在大學期間,卻失去優勢,「中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讀了兩年大學後幾乎沒有改進,而他們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同齡人則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這表明,中國迅速擴張的高等教育系統中存在問題。
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布拉什安特·洛雅爾卡(Prashant Loyalka)對此表示,「這很令人震驚。中國培養的學生在進入大學時遙遙領先。但是,他們進大學的時候就已筋疲力盡,他們沒有繼續努力的動力。」
報導指出,這項研究所展示的中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弱點尤其引人注目。中國的許多大學在官僚體制和寬鬆的學術標準的泥潭中掙扎。學生們表示,他們在中小學時已經習慣了的那種要求嚴格的教學,到上大學時已基本上看不到了。
也有人把問題歸咎於學生缺乏積極性。中國學生花多年時間準備高考,因為這個考試可以決定學生能上哪所中國大學,甚至決定著學生未來的生活是富有、還是貧窮的區別。但學生一旦進入大學,壓力就消失了。報導引述批評者指出,中國教師過分強調應試教育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這是以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性為代價的。
(環球網網站截圖)
7月31日,《環球網》轉述了《紐約時報》的這篇報導,但是對比可發現,《環球網》只斷章取義的報導了中國學生在大學前批判性思維強的部分,對於《紐約時報》對中國高等教育體系弱點的分析,則隻字不提。
對此,有網友直批:「一個全文批你國高校教育系統的都能被說是表揚中小學生,流石信息污染。」也有網友諷刺:「厲害啊,把牆一關。扭曲、曲解原文,在把加工後的東西餵到小粉紅們的嘴裡。自信度提升了約百分之2.13。」
斷章取義 官媒唱讚歌的慣用手段
事實上,斷章取義是官媒迴避敏感信息的常用手段。《紐約時報》去年10月的一篇文章曾指出,「一直以來,外界知道中國官方新聞媒體會大費周章地正面描繪中國狀況,頗具創意地調整標題,以及忽略重要事實。」
2015年9月,中共官媒《人民日報》在報導「西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紀念活動時,曾提到《澳大利亞人報》記者格倫達.柯博拉曾發表文章講述中共當局對西藏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以及在西藏興建水壩等。
然而,真實的情況時,《澳大利亞人報》的這篇報導原文,的確提到了中共對西藏的投資,但並無歌頌之意。記者在報導開篇就陳述了目睹大量軍人與坦克的情況。報導中先後提到達賴喇嘛1959年逃離拉薩前往印度、澳洲外交事務部最近就中國人權狀況發出的關切、2008年的拉薩抗議,以及西藏各地的自焚情況等等,但中共官媒的引述報導中對這些內容卻隻字未提。
同年1月,官媒《中國日報》斷章取義的報導對美國作家何偉(Peter Hessler)的採訪內容並將其說成是他專欄文章的觀點。文章刊出不久,何偉就在臉書否認撰稿,批評《中國日報》不應把他的訪問稿變成以他之名發表的文章,而且文章並未精確傳達他受訪時所說的內容。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