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黑子連續十幾天消失 恐怖「冰河期」要來了嗎?(網路圖片)
從2016年6月底,太陽上已經連續十幾天沒有黑子了。難道很快要進入太陽活動低年?太陽馬上要進入休眠狀態了?地球要進入新一輪「冰河期」了?
「冰河期」真的要來了嗎?
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水平的標識。最近,隨著第24活動周太陽活動水平的不斷下降,太陽上的黑子真是越來越少了,以前還可以掰著指頭數,現在、甚至在6月下旬開始的十幾天裡,太陽上便沒有了黑子,明亮的太陽上干乾淨淨的。
沒有太陽黑子會出現什麼情況?據記載,1645-1715年期間的「小冰河期」,太陽活動衰減到極低狀態,太陽黑子幾乎沒有記錄。而這段時間,全球普遍出現氣溫下降趨勢。英國大部分河流都結冰了,人們紛紛在泰晤士河上溜冰。全世界範圍內農作物產量降低,許多地方都出現了大量餓死人的現象。
現在這麼冷冷清清的太陽又要進入休眠了?歷史要重現,地球提前進入寒冷的「冰河期」了?
太陽活動強弱對地球氣溫影響到底多大
雖然太陽黑子變弱和地球變冷表面看有著70年的重合,但沒有證據表明「小冰期」是由太陽黑子無記錄造成的。而實際上,與太陽活動周強弱有關的全球氣溫變化幅度其實是很小的,根據經驗,最近幾次太陽活動周影響全球平均氣溫的變化大約只有0.1度左右。因此,千萬別隨便就斷言太陽週期變化能直接影響地球氣溫的驟變。
眾所周知,當太陽活動水平較高時,日面上的黑子就會非常多;反之,當太陽活動水平較低時,日面上的黑子就會比較少。尤其是當太陽活動水平非常低時,日面上就沒有黑子,這種情況稱之為「無黑子日」。在太陽活動谷年這種現象將會頻繁出現。
(網路圖片)
1849年以來每年無黑子日和年均黑子數
上圖是自1849年有記錄以來至今所有年份的無黑子日的天數,並附以年均黑子進行一番比較。可見,自第10活動周(1855-1867)以來,在所有大活動周(即太陽活動整體水平較高),無黑子日持續出現的年份基本上都是處於該活動周接近末尾的下降段;而在小活動周(即太陽活動整體水平相對低),無黑子日持續出現的年份大部分處於該活動周的下降段。
由此推斷、在未來的幾年裡,無黑子日將會越來越多,太陽上的黑子將會慢慢地逐漸變少,一直到本活動周結束。隨著無黑子日越來越多,該活動周慢慢地到達它的谷年。
太陽活動周究竟有多長
根據對過去太陽活動周的統計,平均一個活動周大約有11年的長度。但是,每個活動周的長度不同,有的活動周持續時間很長,有的活動周持續時間較短。
太陽活動周的長度與太陽活動水平高低不是相對應的,太陽活動水平較低並不意味著活動周也較短。單純從歷史統計上不能斷定第24活動周的長度究竟有多長。即使最保守的估計,以第2活動周作為參考,本活動周仍將持續一年多的時間;而最樂觀的估計,以第4活動活動周作為參考,那麼本活動周還將持續6年之久。預計,本活動周將在2019-2020年結束,大致持續11-12年。
本活動周的最後時段
本活動周還剩下3-4年的時間,並且是持續的下降年份,但是即使在太陽活動下降年,還是有著許多的「暗礁」等待著地球這艘大船。
首先,不能排除有強空間環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例如,在2003年10月底至11月初,發生了著名的「萬聖節太陽風暴事件」,爆發了X28級太陽耀斑,是史上有記錄以來最強大的耀斑。2003年正值第23活動周的下降年,已進入該活動周的第8個年頭。掐指一算,今年是2016年,恰好處在第24活動周第8個年頭。
其次,地磁活動與太陽黑子數的發展特性有明顯的差異,它總是要慢上半拍。一般來說,地磁指數的極值會出現在太陽黑子數極值後一年左右,且呈現出明顯的雙峰結構。它噴出的高速電漿流會衝擊地球的磁場,造成地磁的擾動。
此外,根據對第22和23太陽活動周的分析,高能電子暴主要發生在太陽活動周下降段,且隨著活動周逐步進入谷年,該事件持續不斷爆發,並沒有因為太陽活動水平的下降而減弱。
參照過去兩個活動周,截至目前,本活動周預計還有不到一半的高能電子暴沒有發生。
責任編輯: 蘇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