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櫻草花,璀璨似錦。(攝影:貫明)
進入五月的黃金週,天空吹來初夏的清風。綠草茵茵,國色天香的牡丹花卻已經開始凋謝了。一位十多年前已經退休的日本老同事打來電話,約我一起到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參觀,並告訴我博物館附近還有一個附屬的生活植物園。我們走進園內,一個老年的園丁走過來說:「你們來得稍微晚了一些,大部分牡丹花已經支離破碎了,牡丹盛開的季節最多隻有一個星期。」
然而,旁邊的一朵芍藥花含苞待放,日本同事看到它之後馬上心生喜悅:「今天與你一起看到芍藥花開,實在太高興了!」在大半天的參觀遊覽之中,他一直興致勃勃,笑口常開,眼睛也一直看著花叢。他對我說,每當看到盛開的花朵,他就會聯想到天國世界。對我而言,看到美麗的花朵,我就能感受到造物主洪大的慈悲。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英國詩人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一沙一世界
And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一花一天堂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手中掌握無限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剎那即是永恆
更直白一些的譯文是:一粒沙裡也能看到一個世界,一朵花中亦能見到一個天堂,無限握在掌中,永恆只在一瞬間。其內在的含義則是以小窺大,以平凡見不凡,以有限看無限,以簡御繁......真正的宇宙就在人們的心中。神佛能從一粒沙裡看到三千大千世界,人的肉眼也能從一朵花中感受到造物主的慈悲和天堂的存在。
百花之王--牡丹。(攝影:貫明)
現代生活中人們忙於生計,許多人憂慮、煩悶、怨恨,感受不到生活的樂趣,主要原因是這些人沒有信仰,沒有敬神敬天,過多地看到了生活中陰暗、骯髒的一面。其實神造萬物,宇宙中從來就不缺乏喜悅與光明。有人曾經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德行崇高、修身養性的人總是顯得如此的平靜與洋溢著喜悅的光芒?釋尊答道:他們不為過去的事悲傷,他們不渴求尚未到來的事,當下對他們而言是足夠的,因此,他們會顯得喜悅洋溢。
一個生命中充滿喜悅的人無疑是幸福的人,而那些經常賞花、並能從花中聯想、感受到天國世界的人也一定會心中充滿喜悅。
知足感恩 喜悅讓生命充滿陽光
一位網友曾這樣給我留言,表達他心中的感悟:「一輩子都在省著,攢著,不論多摳,錢還是沒存夠。一輩子都在忍著,讓著,怕著,不論多小心,人還是得罪的不少。一輩子都在讀著,寫著,感悟著,不論多聰明,虧還是沒少吃。一輩子都在覺醒中,成熟中,成長中,不論多淡定,遺憾還是有。回頭看,有多少好友在旁?有多少金錢在手?有多少真情在心?除了蒼老的容顏,漸長的年齡,滿腹的心酸,還有啥是真正屬於自己。所以想開了!什麼才是生活,只有自己高興了!那才是生活!」
位於臺灣臺東市的金針山雲霧繚繞,百合花飄香。(攝影:貫明)
我覺得這些話充滿了哲理,就把它轉貼給另一位朋友。然而,那朋友回覆說:「怎樣才能讓自己高興啊?」細思之,高興與煩惱無非是自己的一種選擇,如果說讓人煩惱的理由有成千上萬,那使人高興的方法也絕不止一種。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態,知足感恩,就能笑口常開。世界很大,個人很小,沒有必要把一些事情看得過於重要。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也就不需要強迫自己,盡心盡力了,無論結果如何都應該坦然接受。
做人就要恪守本分,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於事於心不執著,簡單自然,盡心隨緣,心累了,聽聽音樂;鬱悶了,聊聊心情;疲倦了,泡一壺閑茶,找個安靜的角落,閉目小憩。心情煩悶之時,自己找找快樂,賞花望海,別丟了幸福;繁忙之際,不要忘記忙中偷閑,適度放鬆,別丟了健康;經常提醒自己:我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真實;我可以不富有,但一定要快樂!
加拿大布查特花園的池中荷花。(攝影:貫明)
人生短短几十年,其實也就是彈指一揮間,心懷一份樂觀,保持一份平和,不指責,不抱怨;不苛求,不奢望;不計較,不比較,才是最好的心情!不必羨慕別人的輝煌,也不用喟嘆世態的炎涼,心懷對創世主的感恩,給自己一份淡然的心緒和寧靜的氣魄,用平常的心態,笑看花開花落,豈不樂乎?
(本文原創圖片與文字版權均受法律保護,嚴禁改寫,有意轉載者必須經看中國網站許可。)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