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重慶談判時毛澤東與蔣介石的合影。(網路圖片)
《中共壯大之謎》一書由香港明鏡出版社出版,副標題為《被掩蓋的中國抗日戰爭真相》,作者謝幼田。正如出版介紹中所說,該書特點是:主要以近年來北京出版的各種重要文獻為依據,來研究中共及其領導的軍隊的活動。例如最重要的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的《中共中央文件選集》,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關於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人的《年譜》,以及部分開國元帥和將軍們的回憶錄等等。
「水有源,樹有根」。作者從中共靠俄國人的盧布誕生之日寫起,重點在揭露抗日時期(1931-1945),中共利用國難坐大的種種鮮為人知的內幕,更使讀者看清了毛為打天下坐龍庭無所不用其極的伎倆。
這本書封底有幾行字: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究竟做了什麼?/中共軍隊是怎樣在抗戰中壯大的?/該書展現令人難以想像的歷史事實,/任何一個中國人知道這些都會憤怒地拍案而起!
所謂「令人難以想像的歷史事實」,除了「平型關戰鬥」的戰果被誇大,「百團大戰」後20多年間彭德懷屢屢被批外,以洛川會議確定的擴張戰略與潘漢年案真相最為發人深省。
洛川會議指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地點在陝西省洛川縣馮家村。據與會的張國燾記載的毛在會議上的發言:「他(毛澤東)警告會眾不要為愛國主義所迷惑,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要知道日本的飛機大炮所能給予我們(中共)的危害,將遠過於蔣介石以前所給予我們的危害。他主張八路軍應當堅持游擊戰爭,避開與日軍的正面衝突,避實就虛,到日軍的後方去打游擊,主要任務是擴充八路軍的勢力,並在敵人後方建立中共所領導的抗日游擊根據地。」
毛給八路軍的一項指示稱:「中日之戰是本黨發展的絕好機會,我們決定的政策:百分之七十是發展自己,百分之二十為妥協(指對蔣),百分之十對日作戰。」這是八路軍某騎兵連黨支部書記李法卿揭露的,曾被廣泛引用。
至於新四軍情報部長潘漢年,則由毛派遣到上海和香港等淪陷區,與日偽特務機關「交換情報」。可以想像,潘提供的只能是「友黨」「友軍」的情報,即同屬中國人抗日陣營的國民黨中央軍的情報。
該書記述:
「在汪偽特務頭子李士群的安排下,潘漢年會見了日本華中派遣軍謀略課長都甲大佐。都甲說,日本方面目前最關心的是津浦線南段的運輸安全,只要新四軍不破壞這一段的鐵路交通,日方則希望和新四軍有一個緩衛地帶。
當年潘漢年神通廣大,上海的日本領事館內的情報首長岩井英一,還發給潘漢年一個特別的通行證,日本特務機構每月提供給他兩千元的情報費用。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侵佔香港,以廖承志為首的中共駐港情報人員需要撒退,竟然由潘漢年出面找岩井,安排中共情報班子撒退,可見當年中共的情報班底和日本情報人員早有聯繫……」
但其後潘漢年一度被李士群裹挾到南京見汪精衛,此事為國民黨偵知並披露於報端,延安方面馬上否認。事後潘返抵新四軍駐地,本擬報告政委饒漱石,卻正逢「搶救運動」,遂緘口不談。直至1955年才向陳毅坦陳經過,陳大驚報毛,毛立刻下令羅瑞卿親自將潘關押,直至其於文革末期瘐斃獄中。實質是殺人滅口,否則毛當年指使手下與日偽特務機關勾結,出賣堅持抗戰的蔣介石國民黨之醜聞將無法掩蓋,這是毛絕不能容許發生的。
另外,書中也記述了大量八路軍、新四軍專打抗日的國軍的史實。對於毛來說,從來沒有「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這回事,而是恰恰相反。
綜合大量確鑿的事實,謝幼田在書末得出結論:中華民族被出賣了!就連公開賣國的汪精衛集團也遠遠難以與之相比!
其實,類似的結論早在1999年就見之於辛灝年的書中。這位大陸知名作家和學者著有《誰是新中國》,由美國藍天出版社出版,其中有關抗日戰爭的部分材料翔實,與謝幼田的《中共壯大之謎──被掩蓋的中國抗日戰爭真相》互為印證。他還就此在美加各大城市作過數十場演講,反應強烈。
然而,儘管港臺與海外先後出版了不少有關的著作,使中共在日寇入侵我國,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危機之際,竟實行「消極抗戰,積極發展」方針的卑鄙行徑越來越廣為人知,但大陸民眾似乎無動於衷。
2005年紀念二戰勝利50週年時,北京方面依然以「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自居。倘借用毛的語言,那就是「摘桃子」(竊取抗戰勝利果實)毫不臉紅,渾不知天下有「羞恥」二字!
其所以如此,應與民眾漠不關心抗戰真相有關。不少老一輩人只痛恨當時國民黨貪污腐敗,卻沒重視國軍浴血抗日的英勇犧牲,更忽略了毛出賣國家民族利益只圖一黨私利的罪惡。
與此相彷,1976年唐山大地震漏報的事實雖已公開,但死亡24萬人,傷數十萬人的悲劇,至今無人向當局問責。而當年地震中青龍縣無一傷亡,受到聯合國褒揚也幾乎毫無反響。
此前的1959年至1961年,大陸餓死3500萬人以上,其中僅四川確鑿的死亡人數至少1000萬,同樣未見引起公眾對毛及當局應有的的憤慨。
難道毛的洗腦仍然見效嗎?神州「鐵屋」中十幾億昏睡的同胞何時才能醒轉過來?
責任編輯: 林楓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