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陽因89年「六四」事件被迫下臺(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3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文隆綜合報導)大陸敢言雜誌《炎黃春秋》(簡稱《炎黃》)威廉亚洲官网 一期刊登回憶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萬言長文。作者李湘魯曾任趙紫陽秘書四年。李在文章披露趙開明的一面,披露趙紫陽未成功的政改思路,指趙提出常委輪流做總書記。近期中共官方強調嚴明所謂政治規矩,《炎黃》此文發出,被外界猜測是否釋放什麼信號。
《炎黃》刊發趙紫陽秘書文章 褒揚趙開明思想
大陸《炎黃春秋》2016年第2期期刊登一篇長達萬字的回憶趙紫陽的文章,作者是曾當過趙紫陽秘書4年的李湘魯。
文章題為「回憶一位站在改革前沿的長者」。李湘魯說,他於1980年7月開始擔任趙紫陽的秘書。他說,經過文革的人,都知道「表忠心」的重要。他慶幸,趙是一位不用「表忠心」的高官,在趙身邊工作了4年,此後,又經常看望他。「感受他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是我一生最珍貴的回憶。」
作者表示,趙紫陽雖然只有高中學歷,但卻具學者風格,其思維方式科學、嚴謹而且開放,在中共領導人中並不多見。趙紫陽看重西方經濟學實用的一面,從不用馬列的框框去套它。文章披露,趙太忙,沒有時間多讀馬列的書,他極感興趣的理論問題,也並不是當時中共黨內常用來給人劃框框扣帽子的理論,而是對經濟改革可能產生啟發、借鑒的著述。
文章稱,大陸現在開始反思GDP主義,其實,趙早在1981年就相當關注幸福指數的提法,對單純強調GDP(國民生產總值)有所疑慮,思想之超前,可見一斑。
1989年美國金融家索羅斯訪問中國,趙接見他。原準備是一個小時,結果談了兩個半鐘頭。索羅斯後來對李湘魯說,他見過蘇聯、東歐幾乎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趙對經濟問題的見解,無人可比;在他眼中,趙簡直就是一位大牌經濟學教授。
文章還提到,趙紫陽其實很想聽年輕人的意見。那年8月底,當時尚未成名的所謂京中「四君子」,翁永曦、黃江南、朱嘉明、王岐山給中央寫信。趙看到文件,問我,我說認識翁永曦,將他的情況做了大致介紹。隨後,通知他們當面來談。大約是9月初,由黃主講。這應該是他到北京以後第一次和自發組織的年輕人就國家大政方針開展的對話。
趙紫陽因為在1989年同情「六四」、反對向學生和市民開槍而下臺,官方指他「支持動亂和分裂黨」,並一直被軟禁在北京家中,直至2005年1月17日去世。趙紫陽曾多次寫信給江澤民要求解除軟禁,但均遭到江澤民的拒絕。
儘管趙已經離世十年,當局仍將其視為禁區。而《炎黃》由退休老幹部杜導正擔任社長,以感言著稱,被視為自由派刊物,去年春天亦曾刊登多篇緬懷趙紫陽的文章。
此前,中央辦公廳今年初下發文件,提出要引導離退休幹部始終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次《炎黃》再刊發緬懷趙紫陽的文章,令外界紛紛猜測是否釋放當局將對趙紫陽作重新評價的信號。
趙紫陽政改思路包括常委輪流做總書記 又提培植反對黨
李湘魯文章披露,趙紫陽1986年曾提出關於常委輪流做總書記的建議,「讓人不得不感慨他的偉大。一個從集權向民主轉型的國家,就需要一位不貪戀權力,不以專權樹威,不以擅權為樂,敢於還權力於人民,懂得制權力以法度的領袖。」
文章稱,中共十二屆七中全會原則上通過的《政治體制改革總體設想》(下稱《設想》),雖基於當時的政治現實,沒有「以民主為基調」,沒有涉及人民授權的機制設計,卻體現了開放和限制權力的深刻用心。《設想》是中共歷史上第一份嘗試自我限制權力的文獻,開了黨內民主的先河。趙紫陽作為總書記,首先將常委、政治局、中央委員會、書記處的關係制度化,削弱書記處和總書記自己的權力。
據悉,1986年,鄧小平第二次提起政治體制改革,並責成趙紫陽負責此事,成立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制定方案。小組下設辦公室(即政改辦),鮑彤當時為主要召集人。
2010年1月17日,杜導正的新書《趙紫陽還說過甚麼?——杜導正日記》經近十年保密封存後在香港以及臺灣同時出版,首度公開了趙紫陽錄音口述書稿中未發表過的30多次談話。
其中關於政體的論述,趙紫陽說:「我們現在不培植反對黨,一旦垮了,國內會大亂的,這是最危險的。現中央不考慮這一點,不願看到這一點。」(引自二零零零年十一月十一日杜導正日記)
關於「三個代表」,趙紫陽說:「我個人認為,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是要堵住政治體制改革的嘴。就是說,我中共當然代表先進生產力,代表先進文化,代表人民長遠利益。這是為一黨專政製造理論根據。我看此人(指江澤民)無大志,‘三個代表’不可能像你所想的那樣,要拋棄階級鬥爭為綱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看罷,過一段,又要講階級鬥爭、專政了。他(指江澤民)在上海說,接受前兩個總書記的教訓,我的方針是‘應付’。」(引自2000年6月22日杜導正日記)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