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秋天養生禁忌要注意(圖)

 2015-09-12 20:0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夏天的腳步漸遠,秋天晝夜溫差變化大,但仍不時有秋老虎肆虐。正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體養生也要配合大自然的變化,秋天到了,有哪些養生禁忌要注意呢?

1.忌過燥

秋天氣候乾燥,有些人會出現「秋燥症」──掉發、口乾嚥燥、聲音嘶啞、大便秘結、皮膚和口角乾裂等。如果人體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傷風感冒,甚至引起氣管炎、扁桃體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慢性氣管炎和哮喘患者,此一時節往往也會加重症狀。

預防秋燥是重要的養生課題,中醫認為可以選用一些有養陰潤燥功能的食品和中藥來調養身體,例如:玉竹、沙參、麥冬、石斛、西洋參等。平時也不妨多吃一些藕、核桃、蜂蜜、芝麻、銀耳、豆漿、薏米、花生、鴨蛋、菠菜等,或是吃生梨、柚子、枇杷、甘蔗、荸薺等具潤燥功效的水果。自製銀耳冰糖粥、百合蓮子粥、雪梨川貝冰糖羹等飲品,也能滋陰潤肺、止咳化痰。

此外,要注重補水,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和濕度,避免過勞和劇烈運動,耗損津氣液。

2.忌貪涼

秋季保健原則有「春捂秋凍」之說,秋季盡量少添衣物,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和抗寒能力,但早晚氣溫較低,也不可過於貪涼,應根據戶外氣溫變化適時增減衣服。戶外鍛練應在身體發熱後才脫下過多的衣服,運動後不可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避免著涼。

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尤須注重胃部保暖,適時添衣,睡覺時蓋好被子,別讓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疾。

秋季雖到,暑熱未消,許多人仍喜歡吃一些涼性的瓜果來消余暑。所謂「秋瓜壞肚」,指的是立秋後,如果吃大量瓜類水果或生冷不潔的瓜果,容易引起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有消化道疾病、脾胃虛寒者尤須注意。宜少食多餐,多吃些熟軟開胃、易消化的食物,減少油膩食物的攝取。

3.忌亂補

根據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適宜進補的時節,但進補要補得有效,不可亂補,應注意一些原則。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分陽虛、陰虛、氣虛、血虛,進補要對症服藥才有幫助,也不要補過頭,否則會適得其反。

「藥補不如食補」,新鮮蔬果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重要的營養物質。例如:山藥能補脾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蘿蔔可化痰止咳、健胃消食、順氣寬胸;紅薯能排毒、抗癌、降低血膽固醇、防止亞健康和心腦血管病等;洋蔥能降低血糖、血壓、血脂,預防骨質疏鬆,防止血栓和心冠狀動脈硬化等。

肉類是良好補品,但不易消化吸收,對胃腸功能減退的老年人來說,不宜多吃,過多的脂類、糖類等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病因。

藥膳食療應根據個別需要為之,缺什麼,就補什麼,並非食用昂貴的食品(如:燕窩、魚翅等)就有奇效。舉例來說,服用過量魚肝油可引起中毒;價格高的人參,濫服的話會造成煩躁激動、血壓升高、興奮過度、鼻孔流血等症狀;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導致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