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網路圖片)
光緒三十四年(即1908年),慈禧太后病勢沈重,進入彌留狀態。御醫們手忙腳亂,開了一劑益氣生津之方,想妙手回春:老米一兩,人參五分,麥冬五錢,鮮石斛五錢,水煎溫服。這是慈禧太后一生中最後一劑藥方,可惜此方可以生津益氣,但無法挽救她的老命。一個時辰後,她就命歸黃泉。
臨終前,慈禧太后鄭重地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
慈禧太后晚年的臨終遺言,令世人震驚,也給歷史留下了一團迷霧。人們一直不明白這樣一個成功坐上女皇交椅的鐵血女人,這樣一個有效控制大清王朝長達半個世紀的鐵腕太后,何以最後留下這樣的遺言? 這是一個歷史之謎,人們迷惑不解。仔細想來,一個王朝的命運如同個人的命運一樣,彷彿都是上天的安排。細讀慈禧太后的臨終遺言,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慈禧太后心裏知道,大清王朝將會在她的手中壽終正寢。作為大清的當家太后,她當然知道流傳盛廣的葉赫那拉氏家族祖宗的遺言,彷彿冥冥之中,葉赫那拉氏家族的神秘之手選中了她作為大清帝國的終結者。她自負、堅定,充滿智慧,在她的鐵腕統治下,大清王朝的精英人物都心甘情願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特別是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三人,都屬羊,這三個充滿慾望、精力過人的男人,好像是上蒼賞賜給她這個屬羊的女統治者的珍貴禮物,他們以男人特有的魄力、智慧和勇敢輔助她,使她能夠順利執政長達48年之久,將風雨飄搖中的帝國大廈牢牢地穩定在這塊古老的東方土地上。可是,她走之後,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內憂外患,千瘡百孔,交給一個三歲的孩子,這個帝國能夠支撐多久? 她感覺,也就是五年的光景。
其次,慈禧太后是位個性鮮明的女人,她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她的目標一定要達到。她的智慧、冷靜和不動聲色的冷酷,讓她的丈夫咸豐皇帝敬佩而恐懼,所以,在咸豐皇帝去世之前,既充滿了對大清王朝的憂慮,也充滿了對心愛皇后的愛憐和擔心。經過三思之後,咸豐皇帝就寫下了一道密旨,交給皇后,大意是說,如果皇子載淳即皇帝位,生下載淳的蘭兒(慈禧)如果不能安分守己,就消滅她:「朕不能深信其人,此後如能安份守已則已,否則,汝持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從這份遺詔上看,雖然咸豐皇帝是一位荒淫的皇帝,但他在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上不敢苟且,臨終前對政務做了前所未有的安排,對一直心懷敬畏、對其個性憂心忡忡的蘭兒,也做了最壞的打算。慈禧的臨終遺言,正好印證了咸豐皇帝的判斷:女人是不可信的,容易失去理智的女人在政治上也是不可信的,女人在治理一個幅員廣大的龐大帝國、並讓這個帝國獲得空前發展方面更是不可信。
最後,從整體上說,慈禧太后是一位心胸博大的女人,也是一位自命不凡的女人。在她的眼中,沒有幾個男人能夠讓她多看一眼。可是,她知道,像她這樣的女人,恐怕是一千年才會出一個,比孔子說五百年出一個聖人還不容易。可是,即使是這樣,即使是她這樣智慧、豁達、心胸博大的女人,即使是她這樣對這個龐大的王朝駕輕就熟、讓天下所有叱吒風雲的男人俯首帖耳的女皇,也免不了女人天生的缺陷,這種缺陷彷彿是與生俱來的:心眼窄,見識短,感情用事,不計後果。慈禧太后的臨終遺言,正是充滿了對女人的失望,也是她留給歷史和政壇的一筆特別財富。
也有人這樣解讀慈禧太后的臨終遺言:這個世界,特別是權力世界,是男人的世界。男權世界使得女人不得不依賴男人,因為所有的命脈都把握在男人手中,而女人真正的弱勢,就是必須要依賴男人。再強的女人,也要通過男人攫取權力,還要通過男人鞏固住權力。能做到這樣的女人寥寥無幾。古今中外的歷史裡不乏登上權力頂峰,而後又被摔得粉身碎骨的女人。依賴了錯誤的男人,政權不但不能鞏固,生命都在旦夕之間。女人在權力鬥爭中的脆弱性,導致女人統治的脆弱,很容易被男人控制和利用。而且在中國,但凡男人的政權就比女人的更名正言順。慈禧深知女人統治的脆弱。
一位從事創作和研究的作家在分析慈禧太后的臨終遺言時,得出這樣的看法:
首先,慈禧認為自己的一生是一個特例,是她超人的個性、智慧,無與倫比的機智果敢造就了一個傳奇式的人生。作為執政者,最得意時候自認為不僅女人做不到她這一步,男人同樣做不到! 咸豐在位時他就明顯感覺這位皇帝夫君的能力在她之下,做太后之後,她又能將公認為咸豐兄弟中最有能力的恭親王完全掌控。所以,慈禧雖然愛美、會享受生活,但絕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普通女人,她讓光緒稱她為「親爸爸」,說明她雖在生活上做足女人工夫,但在政治上她要當一個男人,比男人還男人的強者。慈禧不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女權主義者,她爭的是自己的權力,從未替婦女爭過什麼權力,她只代表她自己,不代表佔人類二分之一的女性。嚴格來說,她內心看不起女性同類,而且事實上她也發現,沒有哪一個女人能夠像她那樣出類拔萃,絕對沒有人能頂替她的角色。故而臨終諭令「女人不得執政」,就是擔心她愚蠢的同類盲目模仿她,把政治搞得一塌糊塗,最後歸罪於她這個「始作俑者」。
再者,慈禧對中國傳統意識還是頗存敬畏之心的。中國是一個男權社會,尤其政治上絕對是男人的舞臺。中國歷代關於反對與防止女人干政的訓令多多,慈禧知之甚詳。從內心來講她也認為這些訓令是有道理的,是不能推翻的。其實早在她一千多年前的武則天在政治上做得比她更徹底,正式稱帝,但在臨終時,作出的最後詔令是「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慈禧是有神論者,她怕到了陰間無法面見李唐王朝的列祖列宗,不敢以則天皇帝的身份「駕鶴西行」,臨死重新披上皇后的外衣,留一座無字的碑文。慈禧太明白武則天的心思了,臨死她也要在面見清朝列祖列宗時,有一個比較好的交代。所以嚴令後來的女性效法她。
還有,慈禧晚年尤其是臨終,對自己的一生肯定做了回顧,感覺有很多失誤,作為女性執政有很多力不能及的地方。受女性自身性格的侷限、視野的侷限以及社會風俗的侷限,無法做到像康熙、乾隆那樣與大臣進行直接、自如的交流,可以對宮外的一切獲取直接的印象,甚至親披戰袍出征,而慈禧連正式的上朝都不能進行,只能坐在帘子後面發表簡單籠統的指令。她內心同樣認為,女性是不適合執政的。她本人只是不得已才在政治上霸得一位,如果不爭不霸只能死無葬身之地。所以她臨終時否定了女性執政的合理性。
慈禧的臨終遺言,在《清史稿·后妃傳》中沒有記載。最早披露此事並廣泛傳播的人,正是慈禧太后身邊的英國軍官伯克豪斯,他在慈禧太后去世2年後的1910年9月,出版了《慈禧外傳》,將慈禧的最後遺言公之於世,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這真是最為奇特的歷史一幕: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太陽落山的酉時,光緒皇帝崩逝於中南海瀛臺之涵元殿,終年38歲; 十多小時之後,十月二十二日未時(下午2時左右),慈禧太后逝世於中南海之儀鸞殿,終年74歲。
24小時之內,皇太后和皇帝相繼去世,朝野轟動,天下震驚。
慈禧太后去世後,清廷發布了她事先擬好的遺詔:予以薄德,祗承文宗顯皇帝(咸豐)冊命,備位宮闈。迨穆宗毅皇帝沖齡嗣統,適當寇亂未平,討伐方殷之際。時則發捻交訌,回苗交擾,海疆多故,民生凋敝,滿目瘡痍。予與孝貞顯皇后同心撫訓,夙夜憂勞。秉承文宗顯皇帝遺謨,策勵內外臣工及各路統兵大臣,指授機宜,勤求治理,任賢納諫,救災恤民。遂得仰承天庥,削平大難,轉危為安。及穆宗毅皇帝即世,今大行皇帝入嗣大統,時事愈艱,民生愈困。內憂外患,紛至沓來,不得不再行訓政。前年,宣布預備立憲詔書,本年頒示預備立憲年限,萬幾待理,心力俱憚。幸予體心素強,尚可支拄。不期本年夏秋以來,時有不適。政務殷繁,無從靜攝。眠食失宜,遷延日久,精力漸憊,猶未敢一日暇逸。本月二十一日,復遭大行皇帝之喪,悲從中來,不能自克,以致病勢增劇,遂至彌留。回念五十年來,憂患迭經,兢業之心,無時或釋,今舉行新政,漸有端倪。嗣皇帝方在沖齡,正資啟迪。攝政王及內外諸臣,尚其協力翊讚,固我邦基。嗣皇帝以國事為重,尤宜勉節哀思,孜孜典學。他日光大前謨,有厚望焉。喪服二十七而除,佈告天下,咸使聞知。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